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挺藻礁學者:三接減少碎波 影響藻礁生態

圖片來源:中央社

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系名譽教授高家俊今天說,三接減緩大潭 G2 區海流流速,減少碎波,才是影響藻礁的主因。前環保署長魏國彥說,多年的科學教育,現在是驗收成果的時候,呼籲民眾在公投投下同意。

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三接遷離公投案 12 月 18 日投票。藻礁公投推動聯盟今天舉辦「學者挺藻礁」記者會,邀請台灣各領域專業學者出席。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系名譽教授高家俊指出,大潭 G2 區海流流速受北防波堤阻斷而減緩是「毋庸置疑」;對藻礁的生態影響,碎波才是重點,若沒有碎波,藻礁的養分會愈來愈少;但為了液化天然氣( LNG )船安全就沒有波浪,那「藻礁大概快沒了」。

高家俊提到,他曾協助永安 LNG 港調查,為什麼有了港以後才有珊瑚,因為防波堤將浪擋掉了,所以「港一蓋、浪平了,珊瑚就會蓋掉藻礁」。

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兼任教授魏國彥舉例,桃園藻礁是一個時間切片,具有深度生態,才值得更珍惜、保育,甚至管理,現在前途未卜;這麼多年的科學教育,如今是驗收成果的時候,不要跟著政治人物走,用理智投下同意。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今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 26 次締約方會議( COP26 )要求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台灣要與世界的減碳趨勢接軌,不應該繼續擴大化石燃料的使用,包括天然氣在內。

汪中和指出,全球海平面正因氣候暖化而不斷往上升,並且上升的趨勢還在未來幾 10 年裡加速,台灣西部海岸的海平面上升率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以上,政府應該嚴格管制海岸地帶的用途,優先啟動社區沿岸設施的後撤還有遷移工作,而不是繼續加碼建造更多人為工程。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盧倩儀強調,已經沒有時間再花時間砸大錢用骯髒的化石燃料作為所謂的「橋接能源」。如果要守住全球升溫攝氏1.5度,全球人均碳排必須減到2.3噸;現在是4.6噸,而台灣人均碳排是 12 噸,台灣沒有資格再繼續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且天然氣的甲烷排放不是只會讓暖化加劇,也會讓空污惡化。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