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防疫打疫苗副作用 消基會籲受害救濟從寬從速

消基會27日召開記者會,主張法制防疫,呼籲政府落實國人對疫苗風險、副作用的知情權,萬一因接種疫苗而受害,政府應從速從寬給付受害救濟金。(消基會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消基會今天表示,民眾為 COVID-19 ( 2019 冠狀病毒疾病)防疫接種疫苗,全國已 663 例打疫苗後死亡,呼籲政府落實國人對疫苗風險、副作用的知情權,從寬從速救濟疫苗接種受害者。

消基會今天召開記者會,主張法制防疫,讓民眾清楚認知疫苗風險,萬一因接種疫苗而受害,政府應從速從寬給付受害救濟金。

消基會指出,台灣地區自 COVID-19 疫苗開始施打以來,根據政府截至8月 25 日資料,因接種疫苗而發生不良反應事件中,累計已有 663 例疑似因接種疫苗致死。

消基會並說,其中有 540 例接種 AZ 疫苗(死亡占比約為0. 0084 %)、 119 例接種莫德納疫苗(死亡占比約為0. 0032 %)、4例接種高端疫苗(死亡占比約為0. 0014 %)。 AZ 與莫德納疫苗分別在施打 73 天、 26 天後出現死亡案例;但反觀高端疫苗自8月 23 日開始施打,卻在迄今僅5天,竟已傳出4例施打後死亡。

消基會認為,顯然國人因施打疫苗而發生重大傷病甚至死亡情事,不論是國產或進口疫苗,確定皆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呼籲政府落實國人對施打疫苗相關風險、副作用的「知情權」,並針對施打疫苗後可能發生的各種不良反應,妥定接種疫苗受害者的救濟與補償措施。

媒體詢問消基會是否會為民眾做團體訴訟求償。消基會說,依法民眾有接受預防接種的法定義務,理論上接種疫苗沒有成立消費關係,接種者不是消費者,沒有集體訴訟的可能,而是提出補償請求,消基會願意提供能力所及的幫助,但是無法提起團體訴訟。

消基會並主張,國人施打的疫苗有不少來自友邦捐贈,慈濟、台積電、永齡基金會也要購買後捐出,政府省下不少採購預算,呼籲對於補償救濟不宜過於嚴苛,應從寬認定、加速審議。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