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新加坡多元族群的愛恨情仇 不一樣是一種美

新加坡華人女子Adeline(右4)嫁給馬來人,她受訪時說,認識別的種族及宗教後發現,「原來他們的不一樣是一種美」。圖為Adeline婚禮當天與友人合照。圖片來源:中央社

「印度裔男人正在『掠奪』華人女孩,華人族群會因此而不滿。」一名穿著印有 Singapore 字樣衣服的新加坡華人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斥責一對「印度人、華人」跨種族情侶。

新加坡是多元種族國家,包括華人、馬來人及印度人,也許因為疫情加深民眾生活壓力,從去年到今年,種族歧視事件明顯比往常多了許多。圖為地鐵車廂內的民眾。圖片來源:中央社

 

這段影片近來在網路引發熱議,再次觸動新加坡人的敏感神經,連星國內政部長尚穆根(K. Shanmugam )也在臉書轉發,直言這些情況「非常令人擔憂」。

9分多鐘的影片中可看到這名華人男子在街上指責這對跨種族情侶,堅稱異族通婚是「種族主義」。但遭言語攻擊的印度裔男子普卡西( Dave Parkash )也不甘示弱,將這段影片上傳到臉書,貼文寫道:「他(華人男子)在公共場合羞辱了我和她,好像我們做錯什麼事一樣」,但愛就是愛,「愛不分種族,也不分宗教」。

雖然跨種族婚姻在多元種族的新加坡越來越常見,但是跨種族夫妻在日常生活裡遭受歧視的經驗卻不罕見。例如,有華人女性嫁給馬來人後被問到:為什麼華人男生「配不上」她?甚至兩人還在交往時,曾有馬來族婦女瞪著她看,然後喃喃自語感嘆:「我們馬來男人又少了一位。」

新加坡華人女子Adeline(右4)嫁給馬來人,她受訪時說,認識別的種族及宗教後發現,「原來他們的不一樣是一種美」。圖為Adeline婚禮當天與友人合照。圖片來源:中央社

 

不過,也有人比較幸運,從跨種族戀愛到結婚的路上,並未遭逢太多壓力或歧視。結婚一年多的馬來人 Hafiz 說,自己與華人妻子沒有遇到太多外來的壓力,有可能是因為他外表長得滿像華人,身邊也有很多華人朋友。

馬來人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宗教上與華人的差異或許是最大障礙。 Hafiz 提到,他們相識之前,妻子就已是穆斯林,這讓一切都變得「比較容易了」。

對 39 歲的 Hafiz 與 36 歲的妻子 Adeline 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彼此不同文化及語言,但這都是可以透過學習克服的。 Hafiz 記得,有次農曆春節到妻子家拜年,長輩因他沒帶橘子而感到生氣。

這是因為橘子在新加坡習俗中具有「大吉大利」的意涵,也就成了當地華人拜年必備品。那次的無心之過讓 Hafiz 學到一課,為了避免歷史重演,他特別叮嚀妻子以後要提醒他該留意的習俗。

新加坡雖國土面積不大,卻是一個多元種族並存的國家,包括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等,其中華人占了3/4左右的人口。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種族主義多年來其實一直存在。

新加坡華人Adeline去年嫁給馬來人Hafiz,對他們來說,跨種族婚姻最大的挑戰在於不同的文化及語言。圖為兩人婚禮照片。圖片來源:中央社

 

普卡西這對跨種族情侶遭受歧視言語攻擊只是新加坡最近幾個月以來,被媒體廣泛報導的種族歧視事件之一,那名穿著 Singapore 上衣的男子是一所學校的講師,後來還被翻出過去曾在課堂上對伊斯蘭教發表不當言論的黑歷史,學校調查後已將他解聘。其他類似事件還包括一名 50 多歲的印度族婦女因健走時沒戴口罩而被一名男子攻擊,對方還用帶有種族歧視的言語辱罵她。

這起事件因婦人女兒 PO 上網而曝光,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及內政部長尚穆根也都在臉書發文表達關切。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到今年,種族歧視事件明顯比往常多了許多,可能是疫情加重大家的生活壓力,加上社群媒體日益發達,也讓這類事件更容易曝光。事實上,星國警方去年共接獲 60 起有關種族或宗教衝突的案件通報,比前一年多了近一倍。

「之前都會討論,但不會像現在這樣緊張」,當地民眾觀察,最近發生的事件很容易「引起大家神經緊張」。

在此氛圍之下,曾擔任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的財政部長黃循財除了6月底在一場論壇上以英文發表專題演講,闡述政府對種族議題的立場,隨後還特別以華語錄製影片再次向民眾喊話,可看出星國政府對此議題的重視及小心翼翼的處理態度。

「在多元種族的社會裡,少數族群可能會遇到更多的挑戰,因此社會大多數的族群必須多體諒少數族群的需求。」黃循財同時提及,少數種族也明白「新加坡的華族社群也有多元的一面」。雖然常有人談到「華人優勢」,但其實說華語和方言的老一輩華人也感到自己為了促成多元種族社會已經放棄很多,包括方言等,他們並不覺得自己有優勢。

新加坡共有英語、馬來語、華語、坦米爾語等4種官方語言,反映了多元種族的特性。英語同時也是全國通用語言,不僅做為不同種族間的主要溝通工具,也肩負促進各民族間交流與團結的功能。

然而,理想與現實總有些距離,在新加坡高度多元化的社會裡,種族問題存在已久,也不會一夕間就消失。那麼,該如何進一步促進各種族間的融合呢?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指出,促進對話是關鍵,這不一定要靠官方,民間力量一樣很重要,例如透過跨宗教對話、藝術活動等,探討不同種族間的關係,有助拉近彼此距離。

確實,多一點了解,也就能多一點包容。成為馬來媳婦的 Adeline 分享,認識別的種族及宗教後發現,「原來他們的不一樣是一種美」。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