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特搜醫師向前衝 災難最前線的救命三困境

圖片來源:中央社

白袍下的搜救魂 3

USAR醫療組由消防單位主導,多數資源與訓練集中在搜救和救援領域,醫療訓練少,醫療人員模擬演練多數仰賴醫護自發性從國外聘請專家、自主訓練。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特搜醫師攜手救難人員在斷垣殘壁中搶救受困難,在熱血救人耀眼光芒下,更突顯出資源不足、用藥限制,以及國際政治因素無情打壓的困境,讓台灣搜救醫療隊發展蒙上陰影。

有別先進國家特搜隊醫療組訓、運作已相當純熟,台灣搜救隊( USAR )起步晚,1999 年 9 月 21 日凌晨 1 時 47 分,震撼海內外的九二一地震,各國救災團隊不遠千萬里馳援,啟發政府構思成立災難醫療、特種搜救隊。

目前台灣的災難醫療人員一支是衛生福利部國家級災難醫療救護隊,在災難現場就近開設醫療站分秒必爭,另一支是特搜醫師,隨著消防署特搜隊挺進災難熱區,拯救受困者於斷垣殘壁、斷臂殘肢中。

 

冷門醫療熱心腸 深入災難最前線

斜槓人生的特搜醫師非常冷門,柳營奇美醫院急診部緊急醫療系統科主任潘師典 2008 年就加入特搜隊,他無奈告訴中央社記者,過去台灣特搜醫師僅有個位數。

2016 年 2 月 6 日凌晨 3 時 57 分,南台灣天搖地動,再次搖出特搜醫師的人才需求,然而至今特搜醫師人數仍不到 30 人。

USAR 醫療組始終有資源不足問題,潘師典說,「消防局願意做,我才能跟著。」

新北市消防局特搜大隊醫療指導醫師、台北慈濟醫院急診主任陳玉龍進一步解釋, USAR 醫療組由消防單位主導,多數資源、訓練集中在搜救和救援領域,醫療訓練少,多數仰賴醫療人員自發性從國外聘請專家、自主訓練。

特搜隊員親身所遇、親眼目睹的災難現場,除了冒著身體受傷的危險,更面臨無形心理壓力或創傷。潘師典看到特搜隊員出隊當下心理壓力早已開始悶燒,大家一腔熱忱向前衝,習慣隱藏情緒,甚至行為出現異狀,仍堅持自己沒事。

近幾年,特搜隊員心理輔導資源逐漸受到重視,特搜醫師也能協助夥伴們,潘師典認為,精神科或心理諮商介入時機,可到衝鋒陷陣之前展開,但目前特搜醫療在這方面資源就比較少。

 

災難現場百百種 資源有限搶時間

此外,深入災難現場時,特搜醫師也碰到法規綁手綁腳,無法全力施救,陳玉龍舉例,遇到傷患需要截肢、插管等侵入性處置,傷患可能會痛到休克或疼痛掙扎,使用嗎啡強力止痛,是馬上穩定傷者的關鍵藥物,但就是只能用其他止痛藥。

陳玉龍解釋,嗎啡在台灣屬於管制藥品,申報、管理程序繁瑣,國際間相關緊急醫療建議是以嗎啡替患者止痛,不僅過敏機會低,止痛效果也很強。他呼籲政府修正相關規定,讓特搜醫師負責管理藥物,救命優先。

重大災難不是天天有,每個災難現場狀況也各有不同,實戰經驗累積對於 USAR 醫療組成員而言至關重要,陳玉龍指出,每當國外發生重大災難時,台灣的 USAR 醫療組向外國政府申提出隊,卻吃到閉門羹。

陳玉龍直言,國際政治情勢是最大阻力,外國政府若讓台灣出隊,中國就不出動救災隊。

特搜醫師走出醫院,脫下白袍挺進災難最前線,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急診內科主任陳玉龍(右)在災難現場救治傷者。(陳玉龍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際合作外加跨界培訓 特搜醫療展望

醫護人員加入特搜大隊,把救命醫療第一時間送到受困者身前,不能光是燃燒醫師個人熱情支援前線,潘師典呼籲,跨部會協調是未來 USAR 醫療組進步方向。

衛福部立桃園醫院災難醫學科主任蕭雅文認為,願意奉獻的特搜醫療人員除了需要精神上的鼓勵,也需要經濟上的實質支援,自掏腰包買器材、自主自發去受訓,終非長久之計。

蕭雅文說,近年消防特搜大隊與醫界合作的觀念逐漸形成默契,有官方合作關係較有保障,未來才能在制度面培訓更多有興趣的醫界人才投入。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