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談第三接收站 洪申翰:減少空污與徹底保育的權衡

圖片來源:中央社

(芋傳媒記者陳柏仰報導)立委洪申翰過去長年耕耘氣候變遷與環境保護議題,近日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議題延燒,正反雙方都曾和洪申翰交換意見,今(5 日)洪申翰也在臉書表達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議題被擁核派刻意簡化標籤、操作對立,藻礁爭議表層是「保育v.s開發」,但深層是「環保v.s環保」兩難下的權衡,他亦呼籲,不要再消費議題操作對立化。

針對是否需要第三接收站,洪申翰強調,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改為燃氣發電,是為了台灣整體天然氣的佈局,以及南氣北送的風險管理,當初馬英九任內核定第三接收站計畫,即是為了處理台灣整體天然氣佈局的風險管理。

洪申翰提到,當初馬政府時期核定的方案是全面開挖,面積高達 232 公頃,但是因為生態學者和許多團體的投入和努力,大潭藻礁的生態受到重視,於是行政部門被逼出現在看到的「迴避離岸方案」,將開發的面積縮小,避開岸上裸露的藻礁,保留下這塊擁有最好生態的藻礁潮間帶。

民主進步黨強調,已將開發面積縮減九成,避開藻礁區。
圖片來源:民主進步黨 臉書

許多人擔心新的方案仍可能影響生態,洪申翰指出,目前的離岸方案還存在爭議的是,工業港在海上,是否會影響海底下的生態,以及,這些海面上的構造物,是否可能影響沿海的海流條件,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洪申翰坦言,按目前的科學資料,水深十二米以下的底棲生物棲地,仍有礁體和沙地,離岸工業港的興建,若說「絕對不會有影響」這是不精準的,但是海底下生物狀態以及影響程度,議題正反雙方各說各話,還需要更多科學實證來釐清。

另外,環保團體建議將第三接收站移到台北港,洪申翰表示,台北港最大的問題和成本是「時間」,他個人認為最樂觀的時程預估,也至少需要 9 到 10 年以上。

洪申翰指出,台北港方案最大的實質影響,是我們原本預計 2023 到 2024 年可以更大幅度用燃氣取代污染最髒的燃煤,減少空污的計畫時間將會停滯,難以再執行。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建設現況。
圖片來源:中央社

洪申翰提到,另一個台北港案的影響是,原先要來替代燃煤的大潭 8 號、9 號機將可能面臨完工卻沒有氣可使用的狀況,因此會影響到電力的備用容量,這個備用的影響不會到絕對的停限電,但在未來半導體用電增加下,確實會使供電的風險會增加,這是一個機率的概念。

一邊是希望徹底的棲地保育,更大程度減低對海底生態的影響;另一邊則是希望更大程度、更盡速的減煤、減空污,兩者不是尖銳的價值對立,而是環保與環保的權衡。

最近擁核派和國民黨不斷說要拿核四來解決藻礁爭議,洪申翰直言,這都是錯誤的誤導和刻意擾亂視聽。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核四都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洪申翰指出,目前封存的核四尚未完工,建照也已經失效,光是重啟復工就需要7+N年,現在建照失效之後至少是 10+N 年,不管怎麼樣都趕不及成為可使用的選項,來緩解爭議,而這些都還不談到核四設備的老舊、拼裝的安全問題。

他更痛批,國民黨最令人厭惡的地方,就是一直拿核四來混淆視聽,但這都不是真的要解決藻礁問題,僅是國民黨見縫插針,覺得只要讓資訊更混亂、讓事實更難釐清,就可以獲得政治上的利益。

中國國民黨提出「公投綁大選」、「反美豬」兩項公投案,並於上個月底表態支持第三接收站遷址。
圖片來源:中央社

要求第三接收站遷址的公投連署已突破法定門檻,洪申翰認為,應該拋棄過去二元對立的方式來理解議題,各方的努力和焦慮都該被理解,各方資訊利弊都該被釐清,中油過去的態度讓環團很難諒解,如何創造這個時間點對話的基礎,都還要各自再靜下想想。

過去歷次的公投不僅無法帶來社會對話,反而加深對立與假訊息流傳,洪申翰表示,長久以來,公共議題討論被國民黨的政治操作攪亂,2018 年的公投更是重創台灣好不容易要開啟社會對話的機會,直到今日,國民黨仍不斷利用罷免和公投在進行政治操作對立跟分化,不惜打亂公共討論的風向來謀自己的利益。

洪申翰透露,他心中最大的擔憂是,如果,轉型中各個環節和爭議點都變成是非善惡的對立,「轉型」將會越來越艱難,而對立的態勢和混亂的資訊所造成的局面,也是國民黨獲取政治利益的手法,相信也是各方朋友都不樂見的情況。

洪申翰強調,接下來我們該要逐步把問題利弊釐清,讓各方可以有機會對話,社會大眾才能好好思考選擇其中的權衡,「民主成長和能源轉型,我們的確都在十字路口」。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