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綠能補給站專欄》「天下」文青們,請放過我們鄉下人吧(二)

圖片來源:中央社

文蛤沒變瘦!別讓記者帶風向毀了漁民生路

天下雜誌 714 期光電專題報導還另有一篇標題聳動造謠不遺餘力的奇文。撰文記者將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實驗數據,加上他瞎摸道聽途說的市場文蛤資訊,東拼西湊編造了一個駭人聽聞的結論:「漁電共生會害文蛤瘦到剩三分之一」!拜託一下好嘛,記者大大,沒有確實進行實地探訪調查,只憑空想像就對漁電共生判定「有害漁業、殘害漁民」的罪狀,如此先射箭再畫靶、完全忽略科學判斷及平衡報導的專題,怎會是我輩長期支持信任的天下雜誌會刊出的報導文章呢?天下雜誌,難道你變了嗎?

看法規:漁電共生必須優先保障漁民生存權

先講重點:想做漁電共生這個生意,如果沒有「養殖事實」、就沒辦法「賣電盈利」!能源局早就立下明確規定來規範光電業者。「漁電共生」既然叫「共生」,光電業者開發前就必須取得申請案場範圍中所有魚塭地主及養殖漁民「100% 同意」才能申請取得「電業籌設許可」。

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在光電板施作完畢後開始發電時,每年業者還要保證維持原本魚塭的養殖水產要保持 70% 的產量。沒做到這兩點,即使光電板有陽光能發電,但漁業無法永續,根據電業法台電「不會也不能」出錢買電,光電業者就拿不到賣電的錢!換句話說,如果光電業者想賣電就「必須先把魚養好」,地主就得跟養殖戶及漁民一起把魚養肥、養活潑,才能用太陽能賺到錢。

圖片來源:中央社

如果天下的記者願意多花點時間精力做田野調查,就會找到有光電業者為了吸引漁民來養魚,主動調降租金讓漁民承租,讓漁民能更專心在漁業養殖,因為大家都懂「漁電共生」中「沒有漁業、就沒有光電」的最高準則。

看數據:光電板下的文蛤產量很穩定

《天下》這期報導「文蛤瘦到剩三分之一」,用來強化漁電共生其實沒有共生,只有害漁的印象。但,事實真是這樣嗎?文中引用 2019 年水試所實驗數據,在光電板下的文蛤均重是 6.38 克,對比一般市場販賣文蛤普遍一顆均重是 20 克,記者驟下結論:「文蛤在光電板下長不大」。

不過,天下記者可以不要錯把馮京當馬涼嗎?看不懂同一個實驗中沒有光電遮蔽的文蛤多重嗎?細看報導中水試所數據表:「池面遮蔽 4 成或 7 成光電板下的文蛤」的均重分別為 6.38克、6.29 克,都比「池面無光電遮蔽」的 5.29 克來得重,代表光電板並不會讓文蛤長不大!

圖片來源:綠能補給站製圖

記者怎可以竹篙裝菜刀,拿漁電共生養殖池裡做實驗的文蛤跟市場上婆婆媽媽精挑細選準備回家為家人加菜的文蛤做比較?實驗文蛤比上市規格小,只能說是研究人員的養殖技術當然不及專業養殖業者,但如此都尚且得出「文蛤池有光電比無光電更好」的結果,由專業漁民來養就更不用擔心文蛤產量了。

圖片來源:中央社

分析數據應該是比較同一個實驗當中的文蛤池才有意義,不是隨便拿毫不相關的市場 20 克文蛤就來說文蛤變瘦了!顯然《天下》文青記者完全不知道科學實驗數據要怎麼判讀,筆者在此幫他多讀幾條:2020 年水試所最新數據裡,虱目魚、吳郭魚、泰國蝦,都是光電下的產量明顯比沒光電遮蔽好很多,甚至有些種類產量多了 3 成!而文蛤產量雖然相對沒有虱目魚、吳郭魚那麼厲害,卻也都維持在 70-90%,若加上光電收益,仍代表文蛤池做漁電共生具有經濟效益。

看事實:光電板讓虱目魚躲過三次寒流

台灣大部分魚塭都是室外露天養殖,極端氣候帶來夏季超級高溫和冬季霸王寒流,對養殖漁業是非常大的挑戰,如何讓漁民不再看天吃飯?雲林漁民親口說:「光電板親像熱天替魚仔撐陽傘、寒天幫魚仔蓋棉被。」今年就很有感,前幾週連續三次寒流對很多魚塭造成重大損失、虱目魚大量凍死,但是水試所光電板下的虱目魚卻都還活跳跳撐過三波寒流。

室外魚塭蓋上光電板,不但能在夏季遮雨擋陽光,還能在冬季抗風防寒害。《天下》記者若能用功一點,去漁電共生養殖池看看、再比較露天魚塭,還會得出漁電共生害漁、滅漁的結論嗎?

漁電共生能為養殖條件創造具體而即時的改善,水試所陳君如所長說過「個人認為漁電共生對台灣養殖漁業是有益無害的。」何況光電收入既穩定又長久,讓老舊魚塭有資源做設備設施改善,更是吸引青年回鄉的誘因。今年一場漁電共生說明會上,白髮蒼蒼的漁民阿公說:「有光電收入,小孩才願意回來接魚塭,不然誰想回來?如果小孩都不回來接,那過了這一代,這裡的養殖漁業也全沒了!」

這樣看來,漁電共生不但不會「滅漁」,相反地若沒有漁電共生的加值,年輕人不願回鄉養殖,漁村沒落、魚塭廢棄,才會真正的滅漁。《天下》文青記者們自認在為漁民發聲的同時,是不是應該更謹慎研讀實驗數據、更用心了解漁民真正的心聲?不要因為自己腦內的天龍小劇場,抹煞了為漁民發聲的美意。

漁電共生是對漁民有利的產業結合、更是土地複合利用的絕佳典範,希望身為負責任的媒體人,能用更正面的心態平衡報導,勿以片面資訊帶動錯誤風向,繼而阻擋漁民和台灣養殖漁業活下去的路。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