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不懂早餐與法國殖民遺緒 別說你懂越南河粉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的越南河粉愛好者大概很難想像,越南人把河粉當早餐,而河粉淋上高湯看似陽春,以牛骨熬煮 15 小時的鮮甜湯頭卻令人驚豔;且有說法認為,越南河粉起源與法國人有關。

隨著越來越多越南人在台灣工作、生活,越南的常民小吃河粉( Ph ở,ㄈㄜˇ)在台灣變得普遍並擁有一票鐵粉。台灣常見的越南河粉口味有豬、雞、牛、海鮮4種,由於湯頭清爽不油膩,尤其受女性消費者喜愛。

有別於台灣人把河粉當午餐或晚餐,越南人傳統上只在早上吃河粉,當地部分業者到了中午就不再販售,初來乍到的台灣人多有撲空經驗。此外,台灣民眾對河粉口味各有所好,越南最大眾化選擇是牛肉河粉。

關於越南河粉「身世」的傳說很多,其中一說表示河粉起源於北部的南定省( Nam Dinh ),是 19 世紀末法國殖民全盛期,為滿足殖民者的需求而增加牛肉供應,多餘牛骨就被民眾拿來熬湯,再由原本的水牛湯麵改良而得。

年逾半百的武玉旺( Vu Ngoc Vuong )大半人生軌跡都與河粉緊緊纏繞,他的爺爺 1920 年就開始做河粉,傳到他第3代已滿百年,傳統家業於 1998 年建立品牌,迄今在河內共有4家河粉店。

武玉旺說,河粉的2大主角是高湯與粉條。河粉條的原料是稻米,製作時須先將米泡在水中6小時後打碎,接著將米糊舀到鋪著布的平底蒸鍋上加熱,再用竹竿將半透明的米紙捲起晾乾 10 至 15 分鐘,隨後切成細條下鍋。

高湯則是河粉高下立判的關鍵,武玉旺說,湯頭得以牛骨熬煮 10 至 15 小時,過程中要顧好溫度並將不斷浮出水面的泡沫撈乾淨,讓高湯維持清澈不混濁,再放入草果、桂皮、八角等調味。

如今河粉在越南烹飪方式各異,口味也分為北部河粉、中部順化河粉、南部西貢河粉等3種派別。北部河粉味道通常偏鹹,南部河粉則具甜味和豐富蔬菜,且南部河粉的河粉條通常比北部細。

越南經濟改善後,儘管外國美食壓境,但河粉的霸主地位屹立不搖,越南人一週不吃薯條沒關係,但無法一週不吃河粉。為了弘揚河粉與文化,還將每年 12 月 12 日定為「河粉日」,舉辦活動讓業者與民眾比試手藝。

越南民眾武文心( Vu Van Tam )說,他每週早餐會吃1至2次河粉,最喜歡的是南定半熟牛肉河粉;阮氏秋河( Nguyen Thi Thu Ha )一週則吃3次河粉,最愛雞肉與牛肉口味,週末也會煮給先生和小孩吃。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