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積電晶片助攻 精準刺激提升帕金森氏症療效

科技部26日舉行研究成果記者會,團隊採用台積電半導體製程研發出「微型前瞻系統單晶片」,晶片體積僅米粒大小,耗電量也只有原本1/2,有效提升運算效能。圖片來源:中央社

交大與林口長庚團隊合作,採用台積電製程研發出的晶片,開發出「智慧型可適性閉迴路深腦刺激系統」,針對帕金森氏症患者給予個人化電刺激訊號,不僅延長電池壽命、減少治療成本,也提升療效達 35 %。

科技部26日舉行研究成果記者會,透過生醫聯手半導體產業共組跨領域團隊,精準治療帕金森氏症。圖為科技部生科司司長陳鴻震(左四)、交大電子研究所教授柯明道(右四)、林口長庚醫院動作障礙科醫師陳瓊珠(左三)。圖片來源:中央社

 

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 ‘s disease )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之一。帕金森氏症早期患者可透過藥物治療,5 年內是用藥蜜月期,但超過 5年後,藥效也會變差。因此,醫界臨床上會建議中、晚期病人進行「傳統型深部腦刺激治療術」,在腦部植入電極,實施無間斷、無差別的電刺激,但仍有治療效果有限、過於耗電等缺點。

科技部26日舉行研究成果記者會,交大電子研究所教授柯明道透過模型,解釋「智慧型可適性閉迴路深腦刺激系統」,透過釋放個人化的電刺激訊號,幫助帕金森氏症患者改善症狀。圖片來源:中央社

在科技部「台灣腦科技發展及國際躍升計畫」支持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教授柯明道與林口長庚醫院動作障礙科醫師陳瓊珠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採用台積電晶片,開發出「智慧型可適性閉迴路深腦刺激系統」,根據帕金森氏症患者腦中獨特的生理訊號,決定電刺激的釋放時機。

陳瓊珠表示,長庚醫院過去跟英國牛津大學合作,透過分析病人深部腦部訊號,找出生物標記,後續根據病人顫抖、動作緩慢等不同臨床症狀,讓刺激器給予個人化刺激訊號,達到精準治療目的,也讓治療器更省電。

陳瓊珠表示,目前用在幾位病人身上,效果比傳統型治療好,副作用像是口齒不清、異動症等明顯減少,改善程度達到 35 %。

柯明道解釋,智慧型可適性深部腦刺激系統中,團隊採用台積電半導體製程研發出一款「微型前瞻系統單晶片」,不僅晶片體積僅米粒大小,耗電量也只有原本 1/2,讓電池使用期間可比原先更長,有效提升運算效能。

傳統整套深腦刺激系統費用約新台幣 100 萬元,健保補助約 9 成。病人每 4、5 年要更換 1 顆電池,電池換 1 次要價 40 到 50 萬元。陳瓊珠表示,根據去年健保署統計,台灣病人在電池部份花費 1 億多元。透過新刺激系統,電池可用更久,有望減少病人負擔。

柯明道表示,智慧型可適性閉迴路深腦刺激系統目前正進行迷你豬的動物實驗以驗證安全性與功能性,預計今年底申請人體臨床試驗,商品化時間大概還需 3 至 5 年。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