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臺灣詩選也可以很古典!老派文青都在讀

圖片來源:中央社

[bs-quote quote=”文學是他理解世界的方式,透過不同的作品,他看到這片土地的歷史、人性的幽微,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盼。”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讓孩子讀讀臺灣詩吧!

很多孩子在學齡前或小學階段,父母親或老師就會教他們背誦唐詩,諸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等,但究竟有沒有更貼近臺灣在地的古典詩呢?答案是有的,只是太少人知道了。

在兒童文學領域,童詩、兒歌(包括臺語童謠)、童書繪本的研究與推廣教學,都有很好的發展,但選擇適合孩子讀的臺灣古典詩,編成兒童讀物,卻遲遲未能出現。以至於很多孩子從小就能背誦唐詩,家長與老師卻從來不知道臺灣也有很精采的古典詩。有鑑於此,我在臺灣文學館館長任內,曾提出構想,試圖彌補這個長期缺憾。

我卸任後,《吮筆學塗鴉:臺詩兒童繪本 1》終於在 2018 年 12 月出版,2019 年底又推出《童嬉憶昔年:臺詩兒童繪本 2》,前者收錄 18 首,後者收錄 10 首。為了便於孩童朗讀吟唱,選的作品都是 20 個字(五言絕句)或 28 個字(七言絕句)的小詩。而既名為繪本,透過生動可愛的圖畫,讓孩子容易想像體會詩境,當然也是重點。

溫馨和樂的家庭生活

請先讀一讀這首詩:

寒燈伴我兩咿唔,識字阿洲勝阿圖。不管吟髭拈欲斷,苦持書卷問之無。

想像一個畫面,大約 90 年前的苗栗苑裡小鎭,一個讀書人在寒夜的燈下,正為寫詩而推敲苦思,家中兩個年幼的孩子(包括兒子陳南圖,姪子陳南洲),也拿著書本圍在身旁咿咿唔唔念著,碰到不認識的字,一直纏著問:爸爸(或阿伯)這個字怎麼唸?孩子的天眞,才不管爸爸寫詩的靈感會被干擾打斷呢!

苑裡。
圖片來源:中央社

蛤?那個年代的臺灣人也會寫詩喔?眞相是:不但當時很多臺灣人會寫詩,人人都想要學當詩人,全臺灣還曾出現兩三百個詩社呢!更値得玩味的是,這首詩呈現了家庭氣氛和樂與家長身教的重要性,試想:如果父母成天不是忙於交際應酬就是打麻將,孩子是否比較容易沉迷於網咖、打電動?相反地,如果大人都陶醉在閱讀與書香的氛圍中,孩子受環境薰陶,是不是也自然喜歡看書呢?

這首詩呈現的畫面與意境,不只顚覆了臺灣人粗鄙無文的成見,也可說是家庭教育的良好示範。作者陳瑚(1872─1922),就是國寶級音樂家郭芝苑的外祖父,他們家族的書香傳統可說其來有自。請看他的另一首作品,也同樣可愛:

兒童吮筆學塗鴉,濃墨淋漓著齒牙。覷隙背人亂揮灑,秋蛇春蚓滿窗紗。

本詩寫活了小孩子愛到處塗鴉的天性,眞是古今如一啊!詩中的畫面非常鮮活,這應該是很多父母養育子女的共同經驗。詩人之筆,好像攝影機移動的鏡頭,一句詩就是一個分鏡、一個畫面。詩句淺白易懂,唯一的成語「秋蛇春蚓」形容筆畫凌亂,就像蛇與蚯蚓的爬行痕跡,也很容易理解,一點就通。

春天的詩,可愛又雋永

除了描寫家居生活的作品,臺詩兒童繪本選錄的詩作主題包括:四時節令、民俗、物產、歷史、海洋等等,非常多元,所選的詩力求淺顯易懂,生動有趣,如以下兩首同樣寫春天:

一二三間屋,夭桃滿樹花。花花如有意,穿出小籬笆。(王少濤)

這首小詩非常可愛,很適合幼童朗讀吟唱,前兩句從一間、兩間、三間細數的動作,到乍見滿樹桃花的驚喜,充滿動態感。後兩句更是「萬物皆有情」的具體展現:一朵朵小小的桃花,好像都爭先恐後要探詢春天的訊息,紛紛從小小的籬笆裡探出頭來張望、微笑著,畫面已鮮活呈現春天的熱鬧氣息,無須言語解釋。一二三的數字,與三個「花」字連用,使音律組合如兒歌般輕快。

而下面這首則是深淺得宜,藴含人生哲理與體悟,頗有唐人王維的禪詩風味:春來人歡樂,春去人寂寞。來去無人知,但見花開落。(陳虛谷)

花開花謝,春去春回,從歡樂到寂寞,是人心所同,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自然運行是千古不移的規律,絕不因人世興衰而改變,若能了悟此理,當可此心安然。本詩以臺語或客語吟誦,特別和諧悅耳,對幼兒、學童而言,透過朗讀吟唱感受詩歌韻律之美,足矣!至於詩中隱藏的人生體悟,所謂「如人飮水,冷暖自知」,未必需要落入言詮。

具有臺灣在地特色的詩

本書也收錄有關臺灣生態的詩,如淸代彰化詩人陳肇興的這首〈南路鷹〉:海外無鴻到,鷹飛春已殘。中原人不識,認作雁行看。

詩題所稱的「南路鷹」,俗稱「灰面鷲」,是隨季節遷移的候鳥,每年淸明節前後從南部北飛,聚集在彰化八卦山、鐵砧山附近,所以又被稱為淸明鳥、掃墓鳥。我們熟讀中國古典詩詞:「鴻雁幾時過?」、「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字句,但這首詩吿訴我們:臺灣並無鴻雁,詩人在八卦山看到的是南路鷹群飛的壯觀景象。這是具有臺灣特色的在地風土詩,可藉此詩對孩子進行生態教育。

以前當地民眾常將灰面鷲獵殺變賣,因此有「南路鷹,一萬死八千」的俗諺,近年生態保育觀念漸興,每年彰化縣都擧辦「鷹揚八卦」的賞鷹活動,禁止過去任意捕捉獵殺的行為,已有良好成效,孩子可在這首詩的吟誦中吸收生態保育觀念。

也有描述地方產業與庶民生活的作品,如陳貫的〈趣園閒居雜詠〉十一首之四:青青藺草擘花旁,三五嬌娃學織忙。低語端陽佳節近,好將小簟易香囊(苑裡女子多織簟)。

這首詩的作者陳貫,與前文提到的陳瑚是感情融洽的親兄弟,他們家族曾在家鄉苑裡成立草蓆公司。本詩描寫日治時期臺灣的特殊風土與產業文化,主要是描述當時藺草編織產業的盛況,前兩句寫少女忙著編織藺草,後兩句是說端午節快到了,恰好可以將編織草蓆的工錢拿去買香囊。

苗栗苑裡傳統藺草產業創新轉型。
圖片來源:中央社

由於藺草編織收入豐厚、產値驚人,當時苑裡、大甲附近的女性,不論幼童、少女或中老年婦女,都紛紛投入編織的工作。雖然當代藺草產業已式微,但近年苑裡鎭農會設立了藺草文化館,老街也仍有販售草蓆、草帽的店家,甚至年輕人努力改造藺草產業,以新潮、時尙為訴求,這些都可看出產業變遷以及與人民生活的密切關聯。

色香味俱全:物產與小吃

以下兩首詩,分別描寫臺南的物產與小吃,這是淸代謝金鑾〈赤嵌荔支詞〉四首中的一首:

晚涼樹樹落晴嵐,滿郭山光海氣含。草履葛衫葵葉扇,為尋荔子過城南。

傍晚涼風吹來,看著府城一帶山光水色的優美景緻,詩人穿著草鞋、涼衫,搖著蒲葵扇子,趁夕陽西下,準備去城南郊外尋找荔枝的芳蹤。優遊自得的神情,讀來讓人心神舒暢。

關於臺南著名小吃,日治時期臺南詩人趙鍾麒有一組〈擔仔麵〉三首,試讀其中這首:

五味調和玉縷珍,輕挑夜叫六街巡。南瀛食譜添佳點,一段豚香動雅人。

描寫深夜小販在臺南大街小巷叫賣擔子麵,除了視覺畫面、聽覺聲響,還有嗅覺的香氣,交織成一幅臺南庶民小吃的生動圖像。

欣賞不同文化之美

關於民俗節慶,最容易讓小孩子產生共鳴的可能是:漢族在歲末除夕夜吃過團圓飯,對長輩發紅包的期待與雀躍。櫟社創辦人林朝崧的〈甲辰除夕雜詠〉七首之一,就描寫這樣的情景:

爆竹聲中又一年,光陰三十箭離弦。萊衣戲作兒童舞,博得高堂壓歲錢。

詩句淺顯易懂,前兩句形容光陰飛逝,又到除夕時節,後兩句是說因家裡高堂老母仍然健在,大人樂得賣萌、裝小,學起老萊子彩衣娛親,還能領到母親發的壓歲錢,眞是一片歡樂的除夕夜!

以漢人觀點來說,我們習慣說臺灣是移民社會,但若從當代多元族群文化觀點而言,認識不同群族的文化,進而學習尊重、欣賞多元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觀念,這也是當前教育的重點之一,這本臺詩兒童繪本也有相關作品:
贅婿為兒婦是家,還憐鑿齒擦蕉花。何如高架迎歸去,偕老相期禮自嘉。

這是淸代黃叔璥〈番社雜詠〉24 首組詩中的一首,名為〈迎婦〉,描寫臺灣原住民族(平埔族)迎娶的婚俗,平埔族是大多是母系社會,男人入贅居住女性家中,財產也由女性繼承,與漢人的父系社會完全不同。鑿齒相贈,將牙齒以芭蕉花塗黑,是男女情投意合的表示。結尾兩句,描述新郎以高架背負新娘迎歸的儀式,也表達對平埔族人婚姻堅貞的讚賞。

不論是原住民族或日益增加的新住民,都是當代臺灣族群的重要成員。異文化的接觸,需要的是相互認識、欣賞、包容,揚棄輕視與成見,這是當代臺灣社會最需要學習的態度與觀念。

氣象壯闊的海洋詩

臺灣是四面環海的小島,前人留下不少關於海洋的詩作,以下這兩首都是日治時期詩人所寫,第一首是臺北詩人洪以南的〈過雞籠杙〉:

乘風破浪一迴環,已入汪洋不見山。大海茫茫天尺五,回頭何處是臺灣。

另一首是臺南詩人黃欣的〈登鵝鑾鼻燈臺〉:鑾鼻天南一鏡開,燈光萬丈獨登臺。不知今古濤聲吼,送盡興亡照幾回。

這兩首作品,前者描述從基隆港搭輪船赴日本所見的景象,當輪船漸行漸遠,眼前所見是浩瀚無際的海洋,而故鄉臺灣逐漸消失在視線盡頭,既充滿雄心壯志,也暗藏思鄉的情懷。

至於後者,以著名地標鵝鑾鼻燈塔為題,淺白的詩句隱藏著深刻的歷史意識。

陳耀昌的長篇小說《傀儡花》,以 1867 年恆春半島發生的「羅妹號事件」發端(美國商船遭遇船難,遭排灣族殺害所衍生的紛爭),由導演曹瑞原拍攝公視大戲,即將放映。經歷羅妹號事件後,鵝鑾鼻燈塔在 1875 年開始籌備,1883 年建成,我們去墾丁、鵝鑾鼻旅遊時,恐怕多數人並不知道燈塔的由來與歷史。

公視歷史大戲傀儡花。
圖片來源:擷自 傀儡花 臉書專頁

以上詩例,多來自上述臺詩兒童繪本第 1、2 冊。家長與學校老師如果能善用小孩子吸收能力最強的時候,透過吟唱教學、簡單講解,並可考慮與其他學科進行跨領域整合教學,讓孩子在熟讀唐詩之餘,也能接觸臺灣在地的古典詩,他們就能從小對家園與土地有更深刻的認識,進而培養更深刻的感情,那麼他們就有機會知道:土地會黏人,處處有詩,處處有故事,對孕育我們成長的母土臺灣,也不再疏離。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老派文青的文學浪漫” book_author=”廖振富 ” book_publisher=”玉山社” book_publish_date=”2020/05/15″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20/06/getImage.jp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57641?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2006″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907796.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