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妍慧專欄》後新竹油庫時代:新竹油庫的再生與重啟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當一座城市隨著科技進步、社會脈絡的轉變,面對舊時代所留下的產物,要如何在保留歷史印記的同時,延續城市發展的可能性?這正在當代城市所面對的課題,同樣地,在新竹這座 300 年歷史的古城,這樣的故事也正在進行。

新竹油庫從西元 1954 年開始營運,除了供應新竹地區的石油需求,更需服務桃園、苗栗地區使用,同時身兼輸送桃園煉油廠至台中港油庫的的任務。不過隨著城市發展空間擠壓、環保意識抬頭,中油油庫的經營方向歷經挑戰,從一開始「燃油提供儲存者」,漸漸變成附近居民反對抗議的「嫌惡設施」。附近居民的抗議聲浪及民意反對,使得中油公司不得不思考新竹油庫的存廢問題。2017 年,中油宣布油庫停止營運,所有油庫拆除。首座 S-1 油槽被視為「具有歷史意義的文資建築」,成為了新竹油庫最後的油槽,這也象徵著「後新竹油庫時代」的來臨:

新竹油庫的第二生命,開始了再生與重啟的故事。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S-1 油庫座落在中油 9 公頃園區內,與新竹取水口(文化資產)及世博台灣館(未來是兒童探索園區)相鄰,位在近30公頃的「竹科 X 計畫園區」內。在這個集科技、歷史、藝文展演、新創基地等元素為一身的竹科 X 園區中,如何定位,想像油庫的未來,才不會可惜了整個區塊在都市發展中無限的可能性?

我認為中油油庫的再生必須思考三個方向:環保、文化、都市發展的平衡跟交互影響。

環境污染是過去油庫為人詬病並導致最後廢庫的主要原因。油庫底下的土壤、地下水都曾經檢測出有致癌疑慮的苯、甲苯、MTBE(甲基第三丁基醚)等污染物,公道五路一帶有許多學校、住家,周邊人口眾多,油庫的存在造成民眾擔憂居住安全。

再生運動啟動,土地需要淨化。

市府當然應嚴格監督拆除過程,徹底清除污染源,並且以環保的精神,再生素材或環境友善工法,打造未來的油庫景觀區。

另外,中油油庫 S-1 油槽被列為「具有歷史意義的文資建築」後,應思考如何以文化再造角度,重新讓後輩人願意走入歷史現場、翻開這段歷史記憶。國際上有幾個出眾的成功案例,中油油庫S-1油槽可參考歷史結合文化的做法,成為特色藝術展演空間。例如:國際上知名的幾個油槽改造:包括「韓國首爾文化儲備基地」(Oil Tank Culture Park)、「中國上海油罐藝術中心」、「澳洲狹角公園」(Ballast Point Park)等等。「韓國首爾文化儲備基地」(Oil Tank Culture Park)保留五個油槽的原貌,加以打造成文化基地,成為油庫歷史展覽館、文化表演場地、藝術策展空間,並且提供藝術家交流、創作的空間。「中國上海油罐藝術中心」是第一個開啟油庫再生計畫的地方,耗時六年直到2019年才打造完成,除了成為藝術展演空間外,由 teamLab 策展的《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聲光藝術展,用現代藝術的精神重新再造歷史現場,得到許多好評迴響,令人印象深刻。「澳洲雪梨狹角公園」(Ballast Point Park)利用油槽與地理位置特性,提倡環保作為改造主軸,利用大量回收製品打造,包括公園廁所以回收木材建置、廢棄建材堆疊成公園圍牆⋯⋯等。

這讓狹角公園的再造不為環境增添負擔,也能成為愜意的公園。

最後,在文化保存之餘,結合中油油庫旁台肥 19 公頃「竹科 X 計畫」將興建 3 棟研發大樓,以及 9 公頃的「國際展演中心」做為專業劇場,若能再結合新竹油庫 S-1 油槽的再生,或許可以想像:
與藝文特區整合成藝術廊帶。

參考國外以及在地經驗,可發展成藝術展演,以結合在地軟體、硬體研發優勢,藝文特區目前規劃為專業劇場設計,中油油庫可以保持原貌的方式,透過原始樣貌打造成策展空間,展間特色可以科技、文化為主軸,例如聲光藝術、VR 展、光雕投影⋯⋯展。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Co-working space

為了能夠匯聚科技、藝術人才,油槽一部分空間可打造成青年發展新創的共同辦公室空間,結合X園區的軟體研發資源以及藝術園區的藝術能量,創意人才的想法能夠自由自在的交流、實踐,發展新創更多可能性。

台灣台中大楊油槽當初由文史工作者集資買下,現在已經成為打卡熱點,朝人文休閒園區的方向規劃;新竹中油 S-1 油庫未來的第二人生將如何開展?後油庫時代的重啟與再生,牽動地發歷史記憶保留跟都市發展,值得我們持續關心。


參考資料: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