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思想坦克》政黨都是輸家,人民有智慧──2020大選雜感(下)

圖片來源:中央社

本文作者為湯志傑,由思想坦克授權轉載。

可是,蹲點逐步往上爬的模式怕已成了過去式。隨著媒體統治時代的來臨,一夕之間暴得大名,被推到政治舞台前成為要角,已漸成為常態。陳水扁、馬英九和小英雖皆曾從媒體形象與曝光度獲利,但起落的速度遠無法與當今的柯 P 及韓總比擬。令我這個年紀雖還不算很老,但心態上或的確是 LKK 較難接受的是,為什麼幾位總統候選人都要上同樣的網紅節目?如果這些網紅是不同政治陣營的最大公約數,或者說台灣人的共識的話,那找他們當總統就好了,還要選你們幹嘛?

民主政治固需順應民意,但絕不能只會討好人民,而必須也要有領導的一面,否則我們不需要有國家領袖。

還好,民主雖不見得是最佳的制度,卻有一項別的制度不及的優點,具備了自我改錯的更正能力。天佑台灣,在高雄先出過疹子了,我們才未淪入萬劫不復之地。

不過,台灣的民主一路走來畢竟顛簸,仍須小心呵護。阿扁第一次當選總統,是在三腳督的情況下僥倖勝出的少數政府,因此儘管人們當時對威權統治下的不公不義印象最為深刻,卻欠缺足夠的實力推動轉型正義。等到阿扁陷入貪腐危機,準備交給下一棒時,則是推出盡是選舉算計,而毫無實質效益的入聯公投,不但平白糟蹋了公投這項可向國際宣示台灣人民意志的重要武器,更開啟了公投綁大選的競選手法傳統,讓民進黨在 2018 年的大選中慘遭教訓。

而且,就如前共產國家一樣,國民黨的勢力是滲透到社會各領域,與各方有著錯綜複雜的利益糾結,所以很容易就班師回朝了。等到小英選上,民進黨真正全面執政後,政黨輪替都輪了三輪了,整個社會氛圍早隨著時代的快速演進而另有關注,轉型正義已非多數人關心的議題。

然而,不砍掉那些盤根錯結在社會各領域的舊黨國勢力,台灣的民主化恐難真正徹底與深化。對此,正藍旗出身,老蔣文膽陳布雷之孫陳師孟當知之甚詳,也因此才不惜干犯大忌,企圖以監委的身分約談法官。問題是,台灣對司法的信任與法治傳統尚不如香港強固,這個動作很可能如中共在港推動《逃犯條例》修訂般,造成民主原則遭侵蝕,人人自危的印象或感受,稍有不慎,即會釀成政治上的大風暴。柏台大人千萬慎之!

沒錯,自國民黨統治台灣以迄現在,在法界、學界以及軍公教裡,政治傾向偏藍者占大多數。就如年金改革般,這是過去歷史遺留的問題,牽涉的層面卻遠比年金還要廣而深遠。只是削減退休俸就可造成台灣社會如此大的動盪,要懲處或拔掉那些人的職位的話,既羞辱人,又等同讓人無法活下去,只會讓人選擇走向極端,難道我們真的要逼僅是意見不一樣的同胞就此投共嗎?

在台灣如此險惡的環境下,中共最可能藉製造內部混亂圖謀台灣的情況下,我們經得起這樣的爭議折騰嗎?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我們卻不幸失去了沈一鳴這位有軍事素養,亦受軍隊愛戴,更難得的是可同時獲得國民黨、民進黨與美方認可與信任的參謀總長,實是無可比擬的損失。

圖片來源:中央社

說到這,歷任總統只圖討好選民,放棄行之多年的徵兵制,實是危險無比。我們雖不求戰,但絕不可以不備戰。小英總統發展國防自主的努力雖值得讚許喝釆,但武器不會自己打仗,何況要滲透、收買、要脅、掌控一小撮職業軍人,遠比要全面成功說服或騙過背景及來源各異,又不斷流動的義務役官兵容易多了。當中國的威脅日益明白而直接,實在沒有道理不恢復徵兵。

同樣跟國家安全有關的,還有不分性別、年齡、階級、宗教信仰、政治取向,一視同仁地損害大家人身健康的空污問題。這個議題足以翻轉中部地區的政治地圖,就證明它已經到了實質危及人民存活的程度,絕不能再等閒視之,更不能以拖待變。因為多拖一刻,便是多造成一分傷害。

當然,這個問題同時也牽涉到能源使用與電力穩定的問題。台灣歷來的民意其實已表達了非常清楚的訊息,既不要一旦出事便無法承受,但又沒人可以擔保零風險的核能,也不要會造成空污危及人身健康的燃煤發電。民進黨政府雖已走向綠能的正確道路,但速度與魄力顯然不夠,對因此而衍生的負面作用,也未能盡快處理,以致在推廣上仍阻礙重重。

這背後不但牽涉到經濟發展走向的問題,也因藍綠陣營的利益糾葛其中而變得異常複雜難解。可是,身為執政者的任務便是排除萬難,擺平各方勢力,替大家找到一條可行的解決之道。人民要聽的是你的辦法是什麼,而非任何的藉口。

至於經濟方面,個人倒覺得不用過於擔憂。就像先前不少人擔心台灣經濟會受美中貿易戰波及,但晚近的數據顯示,嗅覺敏銳的商人是最懂得自保的一群。但這當然不表示國家什麼也不必做,或是只要做基礎建設就好。如軌道建設等大型公共工程上,政治固然可以有自己的考量,但不宜背離專業意見太遠,否則會是立即可見的災難,以及民意的反噬。

國家的政策引導與協助還是必要的,但不該花在扶植特定產業,甚或挑選特定企業為合作夥伴上,而應將資源挹注到像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或是個別產業的研發中心,這些與民間企業有著犬牙交錯的合作關係,可創造出研發的公共財供各方使用的單位上。

與此相關的,是高等教育的研究方向問題,及相關的制度設計問題。原本立意尚佳的高教擴張,實際落實時卻因各利益團體藉此機會攖取利益,以致隨著少子化浪潮的到來,出現空前的危機。參照先進國家的經驗,趁此機會將危機化為轉機,投高對人民的教育投資,可能才是比較好的解方。同時,過往為鼓勵研究績效而來的各種評比,助長了只追求表面亮麗的發表數據,而非真正的實際貢獻,或是針對台灣社會的實質需要,縱或有一時之功,也到了該功成身退的時候。

舉例來說,在台灣研究中國(史)不但不該遭到歧視或忽略,反而是此時此刻值得鼓勵與支持之事。重點在於,我們必須發展出自己看待中國歷史發展的觀點,而不能再沿襲過去國民黨治下長期主導的華夏中心史觀。在中國形將成為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霸權時,全世界都想深入了解中國,而中國本身又有種種管制與禁忌的情況下,同樣使用中文的台灣不但恰可扮演知識提供者的角色,更可以此為利基,招攬國際學生,向各國輸出有利於台灣的詮釋觀點。

過去為了凝聚國民認同,在自信心不足的情況下,出現種種所謂去中國化的作為或爭議,可以理解,但不足以效法。相較曾經歷文化大革命的中國來說,中醫藥、戲曲、武術、書法、宗教信仰、民俗體育…等在台灣的保存與發展可能更好,沒有道理白白拋棄這些自己擅長或易於上手的珍貴文化資產化為己用,何況這也有助於化解仍保有中華文化認同者的疑慮或反對。就像日本文化中包含眾多源自中國的東西,但日本人從來也不會因此就喪失日本認同,反而是讓茶道、禪等變成國際上識別日本文化的標記,孰得孰失,相信是一目了然的。

令我感到汗顏的是,是汪浩與富察延賀這兩位台灣女婿為我們建立自己的世界觀,確立台灣史就是世界史的看法,做出了貢獻。即便新的課綱提到要改從東亞史的脈絡來敘述中國史,但現實卻是既有的教科書出版社就是編不出符合課綱原意的教材。因為過往國民黨治下歷史教育的重點只在培養中國認同,而非真的在意歷史思考的能力,所以到今天,才會有如此多的國民黨領導階層相信投靠中國是台灣唯一的出路,忘記中國歷史早清楚告訴我們,只要統治者好大喜功,意圖向外擴張的話,通常就是邁向衰亡之始。

圖片來源:中央社

我們的教育需要培養的,是像這樣的思辨能力。在假新聞充斥的年代,這種基本的識讀能力尤其需要。雖然新課綱明白標舉了能力導向,但社會上,尤其是佔優勢地位的中產階級父母,卻可能還是深受中華文化遺毒,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斤斤計較子女在校一分、兩分的成績差距,卻從未深入關心他們到底培養了什麼自學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抑或早被無聊的教法與無益的惡性競爭弄到早失去學習的興趣,面對子女的理性反駁時,卻又只會祭出父母的威權那一套傳統倫理規訓。

如果說真有「去中國化」的必要的話,要檢討、去除的應是像這種經不起考驗,不符合現代生活要求的東西。跟科舉文化綁在一起的政治優位或說政治獨大的傳統,雖有修齊治平的崇高理想,但相伴而來的卻是認為政治很髒、很黑的切身感受,以致人民最後趨於冷漠,同樣離現代民主典範及公民理想典範很遠。幸運的是,隨著民主選舉的不斷舉行,台灣似已慢慢走出了這樣的魔咒。可是教育嘛,我就不敢樂觀。這有賴全民的覺醒與努力,而非憑總統一人之力便可以扭轉,所以也就不在此苛求了。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