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想想論壇》鄭成功差點歸化成越南人

圖片來源:wikipedia 作者:Bcody80

本文作者為 Nam Quốc Văn,由想想論壇授權轉載。

鄭成功算是哪一國人呢?中國人說他收復失土,算是中華民族英雄。日本人說鄭成功的媽媽是日本人且他在日本長崎平戶市出生,所以鄭成功也算是日本人。台灣人說他的家族來台經營二十幾年,所以算是台灣人。其實,還有一個較少人知道的歷史是鄭成功差點歸化成越南人。

公元 1644 年農民軍領袖「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大明帝國亡。不久清軍擊敗農民軍並遷都北京,開啟滿族人外來殖民統治中國的歷史。大明帝國滅亡後,殘餘的宗室與遺將各自四散。這些四散的皇族宗室、官員、遺將與難民等分別遷徙到台灣、越南及東南亞各地。

那時,台灣正由荷蘭人統治當中。鄭成功在南京之役大敗給清軍後開始思考以海外據點為反清復明的基地。除了台灣之外,他原本考慮的地點還包含越南及菲律賓等。後來,鄭成功採納「何斌」的建議以奪取台灣為首要目標。於是,公元 1661 年 5 月鄭成功率二萬五千名士兵攻打佔領台灣的荷蘭人。1662 年 2 月荷蘭人投降,台灣自此開始由鄭成功家族統治直至 1683 年「施琅」率領清軍攻佔台灣為止。

鄭成功打敗荷蘭後不到半年時間就病亡。後來,鄭成功的舊屬「楊彥迪」與「陳上川」等人實現了鄭成功曾有過的念頭,帶兵投靠越南阮主,並在越南落地生根。

依據越南阮朝官史《大南寔録》前編卷五之記載,龍門總兵「楊彥迪」(Dương Ngạn Địch)、高雷廉總兵「陳上川」(Trần Thượng Xuyên)等人於 1679 年 (不同文獻有不同年代記載。知名學者陳荊和認為應在 1682 年底至 1683 年之際)率兵三千餘人從峴港上岸投靠當時越南的阮氏政權。阮主授予陳上川等人官職並令其負責往南方開墾,包含現今越南南部的「嘉定」、「定祥」、「邊和」等地。在阮主授意下,陳上川帶領部隊進駐「盤轔」,在位於同奈河邊的大舖洲闢地建市。歷經十餘年建設,大舖逐漸成為當時各國商船往來貿易的重要港口之一,也因而成為越南南部的新興城市。由於陳上川協助阮主從柬埔寨手中搶得土地以拓展南邊疆域,故深受後來的阮朝皇帝明命、紹治、嗣德等肯定而受封為「上等神」。

大南寔録中關於陳上川等人入越之記載。(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此外,明朝遺臣後代、廣東雷州莫府城人「鄚玖」 (Mạc Cửu)於 1671 年率眾四百餘人前往柬埔寨南方蠻荒之地開墾。後來鄚玖於公元 1708 年歸順越南阮氏政權並將開墾之土地送給越南顯宗孝明皇帝,因而獲封「河仙鎮大總兵」。

這些不願被滿清統治的明朝遺民最後落腳越南,大多數均與當地越南女子通婚而逐本土化,形成目前越南俗稱的「明鄉人」(người Minh Hương)。這種情形類似二次大戰後蔣介石從中國帶百萬軍眷到台灣一般,多數未婚男性軍人與台灣當地女性通婚而其後代俗稱「芋仔番薯」(ō͘-á han-chî)。越南明鄉人就如同明鄭時期流亡到台灣的漢人一樣,經由通婚及各式本土化過程,已建立起強烈的在地認同。基本上,明鄉人均使用越南語且完全融入越南當地文化,其身分證件的民族類別也登記為「京族」 (Kinh 越南主體民族)。

會安福建會館關於明鄉人開疆拓土的壁畫。(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越南阮主給予那些擬在越南落地生根的明人特典,亦即設立特別的村社組織,稱為「明香社」(Minh Hương xã)。「明香」之原義為「維持明朝香火」。明香社的男性大多數為明人或明越混血,而女性則多為當地越南人。公元 1802 年阮世祖統一越南,以越南中部「順化」為首都,建立越南最後的王朝「阮朝」。阮世祖於 1807 年下令在全國設立明香社以管理明人後裔並編入戶籍。至阮聖祖即位後,於 1827 年起將「明香」改為「明鄉」,視「明鄉人」 (người Minh Hương)為已入籍的越南人。

胡志明市明鄉嘉盛堂的外貌。(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為何鄭成功及陳上川等人會考慮到越南呢?原來鄭氏家族長期在日本、台灣及東南亞一代從事海盜及貿易,因此他們對越南的事物是熟門熟路。

自 16 世紀中葉到 18 世紀末,當時越南正屬南北分裂,鄭、阮紛爭時期。北方的鄭氏政權(或稱鄭主)以「舖憲」(Phố Hiến)一地為主,南方的阮氏政權(或稱阮主)則以「會安」(Hội An)從事國際貿易。越南中部的海港會安在占城時期即為東南亞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之一。這些商人包含來自葡萄牙、大明帝國、日本、台灣、荷蘭等地。當時的明人多數乘冬季東北季風南下到會安,再利用夏季吹西南季風時回國,因而也被當地越南人稱為người Tàu (越南喃字寫為「人艚」),意指「坐船來的人」。

收藏在會安福建會館的船隻模型。(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早期會安的大明商人聚集的地方稱為「大明客庯」,後來也稱「大唐街」,均屬於臨時性之僑居地。當大明帝國亡國之後,越來越多的明人為避戰亂或因不願臣服滿清而遷徙到會安。當時北方的鄭主雖不拒絕明人入境,但採嚴格的入籍同化政策以避免滿清藉故干涉。相形之下,阮主的廣南國離滿清較遠,較無清軍入侵的壓力。因此阮主採取歡迎的態度,以期利用明人的資源以對抗鄭主及促進南疆之開拓。當時會安的明人約有五千人之多,其中,約有 170 餘名鄭成功舊屬從台灣流亡到會安海關任職。

因為有上述的歷史背景,因此明鄉人大部分分布在當今越南的中部及南部一帶。目前在越南仍有一些建物保留較佳的明鄉會館,譬如,中部會安古城的「明鄉萃先堂」、南部邊和市的「新鄰亭」及胡志明市的「明鄉嘉盛堂」、「福安會館」、「義潤會館」及「富義會館」等。其中,明鄉嘉盛堂在 1975 年南北越統一前還曾經在會館裡面擺放鄭成功的神位。

會安古城的明鄉萃先堂外貌。(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邊和市新鄰亭的外貌。(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台語諺語講:「仙拚仙,拚死猴齊天」(Sian piàⁿ sian, piàⁿ sí Kâu-chê-thian)。當初如果鄭成功選擇到越南而非台灣,或許他就不會英年早逝。甚至,他當時若放棄反清復明,選擇到當今越南南部建國,或許他早已成為嘉定國或河仙國的開國英雄。或者,他若選擇歸化成越南明鄉人,他至少也會被封為上等神吧。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