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口湖牽水狀渡先民 雲林蚶仔寮學童傳承民俗

174 年前的清朝道光年間,雲林口湖、四湖沿海發生大水災,上萬先民罹難,後人以牽水狀祭典超渡,今年口湖蚶仔寮學童在師長指導下首度主辦追思會傳承禮儀文化。

文化部指定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與重要民俗活動的牽水(車藏)(台語,音「狀」)祭典,每年農曆 6 月在雲林口湖鄉金湖萬善爺廟、蚶仔寮萬善祠舉行超渡祭典、在四湖鄉下寮仔萬善爺廟舉行挑飯擔祭祖、萬人塚點燈等活動,以紀念及超渡先民,流傳至今形成祈安民俗文化。

清朝道光 25 年(西元 1845 年)農曆 6 月雲林西南沿海發生暴雨及海水倒灌引發大水災,造成先民萬人罹難,後人舉辦牽水狀祭典超渡,雲林縣政府文化處今天在口湖鄉金湖萬善爺廟,舉辦今年系列活動宣傳會,包括祭典、挑飯擔、糊水狀及今年首次由學童主辦追思會,傳承祭典民俗文化。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長陳璧君說,成龍國小教師楊湘琪義務指導,帶領口湖鄉成龍國小及台興國小的蚶仔寮村落學童,歷經 3 年多培訓,將於今年 7 月 10 日主辦蚶仔寮的追思會,期待傳承民俗文化。

陳璧君表示,除了 3 間廟宇傳統祭典及夏令營等活動,民國 105 年起來台觀察與記錄牽水狀民俗,日本災難記憶與災後民俗研究的學者研究團隊,今年也會來台參加台日交流座談會,感受台灣的祈安民俗,也思考環境變遷與人類生存課題;牽水狀祭典相關訊息,請上文化處網站查詢。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