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旅法青年廚師簡大軒省思 米其林星星不是一切

圖片來源:中央社

法國著名美食評鑑「米其林指南」發行台灣版,掀起一波米其林風潮。業界把米其林星星視為無上榮譽,但有社會學背景的旅法青年廚師簡大軒認為,還有比摘星更重要的事。

25 歲的簡大軒正於法國大里昂地區的保羅包庫斯廚藝學院(Institut Paul Bocuse)學習料理,他今年 4 月初參加艾斯柯非亞盃青年廚師國際競賽(Jeunes Talents Escoffier)的區域預賽,以罕見高分拔得頭籌本可晉級全國賽,卻因主辦單位疏失,錯過繼續比賽的機會。

這項國際競賽專門鼓勵年輕廚師,評審團由名廚及獲得法國業界最高榮譽「最佳職人」(MOF)頭銜的資深廚師組成,頗受重視。

參賽者須在 3 小時內做出 8 人份的主菜,指定食材包括兩隻布雷斯雞(poulet de Bresse)、 400 公克鴨肝及 18 隻蝦。

簡大軒突發奇想,剝下完整的大張雞皮,把肉、鴨肝、蘆筍、蝦、香料等材料混合,用雞皮包裹成卷,再用栗子麵粉製作有塔殼的配菜,以及白醬蔬菜。

以整張雞皮製作肉卷的難度很高,有評審表示, 3 小時內能達到這樣的完成度,在類似比賽中前所未見,想法也很新穎。

競賽評分項目多達 200 到 300 項,幾乎一個步驟就是一分,簡大軒在總分 240 分中拿到 232 分,扣分極少。他事後得知,一般同類賽事的冠軍,大多僅取得 200 出頭的分數。

簡大軒輕鬆勝出,甚至有評審看好他最終代表法國參加國際決賽。然而,決賽的參賽年齡限制在 23 歲以下,簡大軒顯然超齡,但他事先不知有此規定,主辦單位也未留意就核准他參加區域預賽。

後來,主辦單位只好商請簡大軒讓出晉級全國賽的資格,名義上他是第 2 名,但讓他保留第 1 名獎牌獎狀;簡大軒不僅一口答應,乾脆再主動把第 2 名讓出,自己退居第 3 名,因為「我覺得沒有第一名,其他名次都無所謂了」。

面對這起烏龍事件,簡大軒看得很開。他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我當下覺得難過,但後來獲得的回饋,好像比獲得第一名珍貴。」

他說,學校老師知道來龍去脈,都很肯定他的應對態度,也鼓勵他用這種氣勢和氣度繼續努力。

簡大軒在區域預賽大顯身手,令評審眼睛一亮,但他投入專業料理世界才只是這幾年的事。

簡大軒畢業於東海大學社會系,對性別及情慾社會學感興趣,還輔修音樂,但他最初的夢想是當個飛行員。

在大學期間,簡大軒自己前往加拿大參加飛行學校甄選,也獲得錄取通知,無奈爺爺不同意長孫從事這項工作,他才轉而考慮料理這條路。

2017 年一月,簡大軒來到法國,先在語言學校學習法語,接著進入保羅包庫斯廚藝學院,目前是 2 年級生。

他曾在里昂的米其林 2 星餐廳Takao Takano實習,近期很快要到當地知名的「珠寶」(La Bijouterie)餐廳實習,一邊還在學習阿拉伯語,平時也打打拳擊。

從這些經歷看來,簡大軒興趣多元,擅於適應不同環境,也樂於接觸各種領域,但在他心裡,料理的地位有些不同。

他說:「料理會是我一生的職業。」

身為在法國學藝的法式料理廚師,以拿下米其林指南(Le Guide Michelin)星星為職涯目標,似乎也是理所當然,但對於簡大軒,這件事並沒有那麼無庸置疑。

「我在法國學到的一件事情是,摘不摘星不重要」。他說,許多廚師在廚藝上互相競爭,有好勝心也無可厚非,米其林星星對他們而言非常重要,但他最欣賞的一位廚師是在學校任教,廚藝公認極佳,卻沒有任何星星在手。

簡大軒曾經問過這位廚師為何不會想摘星,這位廚師回答,若是真的想要也拿得到,但那必須花上很多金錢、時間和精力,與其追求米其林星星,他更想專心做出讓客人滿意的菜餚,並多多陪伴家人。

簡大軒說,有類似想法的法國廚師不少,相較之下,可能更多亞洲人在意米其林星星的肯定,認為有星才是成功。

至於他個人的想法,「我對自己說,要用拿星的態度,未來開自己的餐廳,我沒有一定要得到勝利,但會盡所有力量去做」。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