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專訪】咖啡館一日店長經驗談 吳若權:考慮開一家來療癒你我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文字,邱家琳訪問)作家吳若權先前考取七張咖啡師證照,新書《療心咖啡館》於近日出版,《療心咖啡館》一書如同吳若權的半自傳,是吳若權以自身生命經驗與咖啡經交織而成的結晶,描述了自己從小時候喝了第一口爸爸沖泡的咖啡,到成年之後自己向年紀比自己小一半的咖啡師學習拉花與烘焙,到後來考到 7 張咖啡師執照,時而穿插一些與咖啡有關的專業知識,「從種子到杯子」是咖啡成長的歷程,每一杯咖啡都因為獨特且得來不易而值得受到尊重,一如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特且值得尊重。

20 日下午,吳若權在誠品書店舉辦「吳若權的療心咖啡時間」,吳若權擔任誠品南西店咖啡館一日店長,幫讀者沖咖啡,與讀者分享咖啡與自己的對話,一日店長下班之後,吳若權也接受了芋傳媒的專訪,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吳若權如何在咖啡中品嚐出親情與自己的人生。

一日店長的體悟——幸福的負擔

吳若權學習咖啡已經有將近三年半的時間,過去常以學員或咖啡師的身份,去友人的咖啡店練一些相關技能,吳若權表示,因為每一家店的機器設備都不一樣,而咖啡是非常講究手感的,雖然在知識理論上面可能有一些如:萃取率、萃取的溫度時間,但拿捏上都有些不一樣,所以這是為什麼自己認為每一杯咖啡都非常的獨特,因為即便是同一棵樹的豆子,在不同的館、不同的溫度濕度,它就會被做成不一樣的東西。

而這是吳若權第一次用店長的角色出現在咖啡館,吳若權未曾想過要開咖啡店,因為他覺得人生已經很忙,不想再生事來讓自己這麼辛苦,但是從前一天(19 日)晚上的練習到 20 日和讀者與客人互動的感覺,讓吳若權有了一種幸福的衝動。

吳若權說,「覺得我如果要退休的話,應該要來開一家咖啡館,因為我以前只是講講,但我經過今天的過程,我真的覺得就好療癒喔!這就是一個很療癒的行業,今天一部分的客人當然是讀者,為了和我見面才來;當然也有一些不是我的讀者,在他們點餐和我為他們服務的過程當中,我覺得他們都是為了更接近他們自己而來到這個地方,有時可能獨自來,有時可能是跟親友來,所以一日店長的體驗就是覺得這是一個很療癒的空間,很幸福的行業這樣子。」

吳若權親自為讀者送上自己沖泡好的咖啡。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吳若權認為這樣的體驗就像是給要開店的人做準備,吳若權自己常和企管課程想要創業的學生說,

你喜歡吃荷包蛋和你想要去開早餐店,真正的差別就是你平常早餐可以只煎一顆荷包蛋,但是早餐店是要煎五百顆荷包蛋,然後你要每一顆都ㄧ樣這麼好吃

吳若權表示,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早餐店就是從清晨五點到十點這段時間,要弄五百顆荷包蛋出來,時間是相當密集的。吳若權也提到,一日店長的活動是自己人生中第一次這樣做咖啡,而且是有賣出來,「因為行銷學裡說過『賣得出去的才是有價值的』,你要請任何人喝咖啡都可以,但是你要賣咖啡這件事情就有很不同的意義。」

吳若權也提到,因為活動不是在自己的咖啡館,所以自我要求要完全 Follow 誠品咖啡館的 SOP。

吳若權透露,自己前一天晚上會特別來一趟,就是希望能用最短的時間就記住他們的流程,吳若權自信地說道,「我覺得這也是一項挑戰,因為我昨天才來兩個鐘頭,那你如果把我當一個員工來訓練,我就是個最上手的員工,因為我才來兩個鐘頭,我就是要熟悉那個吧台的作業。」

吳若權也認真地去記了包括:水粉比、萃取率、要求咖啡粉粗細的程度,甚至也練習該怎麼收盤子,盤子要在哪裡洗、怎麼出餐。吳若權說,「希望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既然穿上人家的圍裙就要展現出人家的水準!」

咖啡如人生,人生如咖啡

吳若權表示,學了咖啡之後,尤其是考了咖啡師的執照,自己覺得咖啡就是一種有靈性的飲料和植物,雖然可能:芒果、木瓜、木瓜牛奶等等,一樣都是植物生命的變化,但是咖啡顯然就不太一樣。

在咖啡學裡有一個說法叫做「從種子到杯子」,咖啡豆經過十幾次重大的變化,譬如說咖啡櫻桃是紅色的,採摘下來之後,無論是透過水洗或日曬,而最後要成為咖啡豆時,就要把皮跟肉都剝掉,吳若權表示,這個過程就像是人的生命的一種鍛鍊。

吳若權說,「咖啡從採摘到處理,經過日曬、水洗等處理,就像一個人,你生下來之後,你經過這麼多的成長,就像我們的,說要回到初心,用各種方法就是讓咖啡豆回到初心,可是咖啡豆沒有這麼簡單而已喔!」

吳若權繼續說,「咖啡從生豆到變成能夠萃取出來,它要經過烘焙的過程,當豆子交給一個咖啡師,就像你碰到學校的老師或家長對你教育的態度,因為豆子本身是無辜的嘛,咖啡豆本身就是這樣,可是烘焙師就是說,我按照它先天的條件,然後讓它保留乾或是讓它酸能夠更明顯一點,或者是我希望它的尾韻在苦中有一些回甘,那他就要靠烘焙技巧。」

誠品南西店咖啡館外放著吳若權的新書。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吳若權認為,烘焙的技巧就好像人生中遭遇一些貴人恩師或者挫折,烘焙就是讓咖啡豆裡數百種的化學物質做最激烈的撞擊,然後保留好的、讓不好的東西保留在咖啡的纖維裡面,吳若權說,「這就像是人生你碰到很多人的鍛鍊,而咖啡豆最後還要磨成粉才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給你,所以有時候覺得所謂『脫胎換骨』就是這個意思。」

吳若權表示,咖啡是非常講究精準的事業,在考咖啡師執照,水粉筆和萃取率都有它的黃金比例,要萃取在一定範圍之內才是它的精華。吳若權說:

如果咖啡是人,或人是咖啡的話,那你一生透過很多的學習和修行把你最美好的那個部分展現出來,所以我就覺得咖啡從種子到杯子的過程當中,他有非常多的人生道理。

吳若權也以佛經與輪迴來形容咖啡的循環,「如果從靈性的角度來說,因為我們佛經上說『不生不滅,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那咖啡就是這樣,它長出果實來,然後千里迢迢地從中南美洲或非洲來到你眼前,到最後就化成這琥珀色的汁液,撫慰了你的身心,最後它又會被排向大地,隨著空氣與水的循環,再回到咖啡的園區變成雨水降落下來,就像是一個生死輪迴!」因此,吳若權覺得咖啡是一種充滿靈性的飲料。

為什麼會想考咖啡師執照?

關於為何會考咖啡師執照?吳若權表示,自己以前對執照沒有很在乎,像許多咖啡館員工並沒有考那麼多的執照,但他們都比自己更優秀,因為他們每天就一直在作業這些東西,可能一天就要沖 500 杯咖啡,但自己可能從開始學習到現在也還沒沖 200 杯,所以自己過往重視專業技術更勝執照。

吳若權提到,過去自己學了很多心理諮商的技術,而先前有幾年「親職」是顯學,許多讀者也會問自己一些關於親職的問題,就曾遇過質疑的聲音,「你沒有小孩憑什麼回答這些問題?」吳若權認為,這就是一個提醒,雖然自己的動機是好的,但是面對別人有這樣的疑問,自己也覺得這樣的疑問很有道理。

吳若權說,「如果遇到一個兩個這樣的聲音就是對自己的一個提醒,可是如果是 10 個 100 個的時候,那就是一個非常明確的質疑了,那我面對這個質疑的時候,那我該怎麼讓這些有疑問的人安心呢?」

吳若權表示,希望藉由考取證照來讓被自己服務的人更放心。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吳若權巧妙地比喻,就像是有機蔬菜需要一個商標來保證這是無農藥、有機的,而自己最需要的就是心理諮商執照。吳若權透露,自己過去也曾在台灣努力過,但台灣要取得心理諮商執照需要相關科系或研究所的學歷,甚至還需要全職的投入,自己的工作狀況比較無法配合,再加上過去很多年都將課程開設在中國,所以自己選擇就近在中國考了心理諮商師執照,後來也在英國考了英國心理諮商師的執照。

吳若權提到,中、英的心理諮商師執照就是只要有學分,並通過學科、術科測驗就可以拿到,自己也曾在中國利用這樣一份專業去幫助別人,吳若權說,「也一樣就是『有收費才有價值』,代表自己有足以收費的專業。」吳若權也在那時開始體悟到:

「考取一份證書並不是代表自己可以如何,而是讓對我有疑慮的人能夠安心。」

後來吳若權因為代言了咖啡而去學習咖啡,也看了很多相關書籍、上了許多咖啡課程,有一天一位很懂咖啡的前輩建議他去考個執照,吳若權表示,自己原本覺得執照很難考,但後來想說驗證一下自己學的到底夠不夠,就先去考了一些基礎的證照,考完之後就受到很大的震撼教育,因為鼓勵自己去考的人都說很簡單,可是試場裡一起應考的人都很可怕,幾乎都是三四年工作經驗的人,他們就真的是來考一個執照的,可是吳若權自己是完全沒有實作的經驗。

吳若權說,「我是在考前一週才集訓術科,在過程當中有很的感觸,因為要在非常密集的時間學會這個東西,就必須花上很多的時間,那當年就考了四張,後來我母親就罹癌生病了,過程當中我知道我很想考烘焙師,但就耽擱下來了。」

吳若權細心地和客人分享自己對咖啡的體悟。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但也因為母親的癌症讓吳若權帶來生命的體悟,吳若權認為,其實人就是要一直不斷地去學習蛻變,並且要把握時間,因為自己的母親在一夜之間被診斷出癌症末期,所以更覺得要把握自己的學習,在榮總陪伴母親住院的那一年,吳若權想到:「我應該當下就面對人生真正想要做的事」

在那段時間是吳若權壓力最大、最忙的時候,卻在同個時間去考了咖啡師證照,大家都感到很意外,但吳若權卻說,「當下就是因為那麼忙、壓力又大,才會有這樣的動機,但其實後來我也覺得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吳若權透露,當時每天早上七點鐘主治大夫會來巡房,講完母親今天的狀況之後,自己確定母親今天身體 ok,就會在九點之後去練習和受訓,也是利用這個時間去考了烘焙師執照,所以到目前就擁有七張的證照。

吳若權說,「前因後果就是:之前考心理諮商師就是希望來找我的人安心,他不是找到一個江湖術士這樣,後來就覺得證照還不錯,學了咖啡之後就覺得考個證照也不錯,就一張一張這樣進階著考。」

鼻子不好仍考取杯測,以太白粉混水練習拉花

吳若權表示,一般咖啡師可能有咖啡館的工作和材料設備,包括拉花後自己喝或請朋友喝都比較容易解決,而自己沒有咖啡館背景,後來為了在家裡練拉花,因為清水只能練那個手勢,可是咖啡和牛奶有一定的稠度,但當時因為沒有足夠的材料又要趕在幾天之內練成,所以就用了一些太白粉去調那個比例,讓水拉起來不是輕的,製造出牛奶的稠度來練習手感。

吳若權說,那一陣子就是每天早上刷完牙之後,就用兩個漱口杯來反覆練習,每天練 500 杯左右,因為自己比較缺缺乏經驗,希望藉此勤能補拙。

誠品書店為《療心咖啡館》一書特製書衣,附贈咖啡包與拿鐵紙箋組,讓讀者能同時閱讀到吳若權的文字與咖啡的香醇。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攝

而咖啡師在中級考試裡面,不論萃取或烘焙都有杯測,杯測時現場會關暗了燈光並要求考生戴上眼罩,遞上七杯或是二十一杯咖啡,讓考生嘗過之後就會問這杯是什麼樣的咖啡,深烘焙還是淺烘焙?萃取過度還是萃取不足?杯測的過程相當需要口腔與鼻腔的敏銳程度,而吳若權小時候曾患嚴重的鼻竇炎,所以味覺是不敏銳的。

吳若權提到,自己幾年前寫和心經有關的書,那時了解到其實人對味覺的體會,不只是靠口鼻,也很需要靜心體會,書中有寫到一個故事,一位寫作班的學生是鼻咽癌患者,手術七次後完全喪失味覺,該生參加了一個斷食營,營隊最後一天老師就煮了一鍋蔬菜湯,該生就在文章中寫著,「那一碗蔬菜湯是他喝過最甜美的蔬菜湯」

吳若權透露,自己有一些靈性的經驗,自己就跟那位學生說這篇文章少了一段,可能會讓讀者有質疑,「就是你都沒有味覺,怎麼會感受到那是最甜美的,這個結尾少了一個 supported,如果沒有那個 supported 就會很像在看國中生的作文」,因為國中生的作文常常在最後一段弄一段很強烈、感動的結語,但少了一個支持的點。

吳若權說,「那位學生沒寫出這個 supported,『就是人到最後滋味的來源不是只有靠味蕾與舌根,還靠心的體驗』,然後這個體驗能連結到過去的記憶,譬如說你已經沒有味覺,但是老師告訴你說蔬菜湯裡面是用蘋果、柑橘或什麼,你在喝的時候,你童年的記憶裡蘋果柑橘的味道就出來了。」

吳若權表示,咖啡也是這樣,是靠眼耳鼻舌身去完整體驗,自己就是靠這個方式去克服,在杯測時就需要和自己內心對話。

吳若權說,「因為關上電燈蒙上眼睛,就只剩下你和你自己,就只有你去面對那二十一杯咖啡,分七次上、每次上三杯,然後你就要回答正確。」

沖泡咖啡與父親的回憶

吳若權四十歲時父親過世,因為父親的離世造成家人非常大的哀傷,而吳若權是學心靈療癒的,所以就嘗試用各種方式去撫平家人心中的痛,包括整理遺物、拜訪父親友人,也陪母親去中國拜訪親友,吳若權表示,在這療傷的過程當中,才發現在父親過世之後,自己反而更認識自己的父親。

過往吳若權未曾陪父親一同去中國探親,雖然吳若權知道父親每趟回去都要提大包小包,父親也需要帶一個兒子回去讓兄弟們看看,吳若權透露,「因為懶啊,因為不想去體驗中國的鄉下生活,所以就用各式各樣的理由不陪父親去,但自從他過世之後,我才驚覺我已經失去這種機會!」

後來吳若權找到了補償的方式:陪著母親一起去中國探望父親的親友。吳若權表示,在那個過程中,自己會覺得說,父親的離開反而是父子關係用另外一種關係展開,而且是一種更密切的形式。

關於父親沖泡咖啡的記憶,吳若權家中有一個古式的飛利浦咖啡壺,因為早期台灣 1960 年代多數喝咖啡的人並不會太講究咖啡豆、磨豆機,多是沖泡鋁箔包裝的咖啡粉,吳若權的父親就會用那個飛利浦咖啡壺去沖咖啡。

吳若權說,「因為家裡是從早到晚到今天為止都一直喝茶,源源不絕地有茶,從早喝到深夜都在喝茶,學咖啡之後我才回想起自己五歲的記憶,我父親就是要有特別的日子或情懷,才會用飛利浦咖啡壺去沖泡鋁箔包裝的咖啡。

吳若權表示,自己在做咖啡的時候就會一直浮現父親沖泡咖啡的那一幕,吳若權說,「因為茶跟咖啡是很像的飲料,那對我父親來說茶就是日常,咖啡就是心中的盛典、一種節日,他有特別的感受或有客人來他才會端出咖啡壺來弄咖啡給大家喝這樣子。」

吳若權說,「那我就在我日常的父親的身影的記憶當中,去回朔到那一種慶典、那一種咖啡對他來說是多麽慎重的事情,那從他沖古咖啡的身影,我覺得就好想多了解他,是在什麼樣的心情之下才會去搬出那個咖啡壺來沖咖啡,而我這一生已經無法用言語去問爸爸,可是就有一種心情的感受在問自己說,我在什麼樣的 moment  會想把我覺得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招待我的家人或朋友?就是那一刻!就是我們特別感懷、感念、感傷的時候!」

吳若權也在沖咖啡、品味咖啡的過程中,來追憶、認識自己已經過世的父親。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在自己沖泡咖啡與回憶的過程,吳若權感受到「至親的離開其實都沒有真正的離開」,其實他們就透過這些生命的場景和元素一直在跟你對話,吳若權說,「我反而覺得我父親離開以後,是讓我更接近他的階段,讓我更了解他內在的喜怒哀樂,以及他人生的歡愉與孤獨。」

吳若權後來學咖啡、考咖啡證照的過程中,腦海就會不斷出現父親在不同的家、不同的年紀,父親泡咖啡、喝咖啡的身影,吳若權表示,「常會覺得我們和很多過去記憶的連結,就是在現在的生活元素裡面做了很多的傳遞,家人之間的愛與『想說但來不及說的話』都在這裡面。」

咖啡與生活

吳若權每天早上都會沖一杯咖啡,首先是希望在學了咖啡之後能繼續保持手感,吳若權說,「因為現在來當一日店長,誠品的壺和我家裡的壺不一樣,我希望我有一天的技術可以克服到,不管拿到什麼壺,我都可以沖出和在我家裡一樣的咖啡,我今天應該有做到七八成,但還沒有做到絕對,畢竟我練了好幾壺才沖出那樣的手感,我希望是有一天,我碰到什麼壺我都可以沖出我要的那種感覺,所以我覺得每天練習是很重要的。」

吳若權透露,其實咖啡對自己來說就是一個療癒的形式,吳若權說,「我如果要用咖啡療癒讀者,怎麼沒有用咖啡療癒自己?因為我母親現在癌症已經受到很好的控制,但還是需要很多的治療,那我電台、寫作、課程,工作這麼忙,我覺得我應該給自己一種能了解自己、貼近自己的療癒,早上沖一杯咖啡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儀式。」

吳若權認為,沖咖啡也是一種靜心的方式,因為過程急不得。水的溫度就是 92 度,咖啡粉的量也是固定的,沖下去的時間也要控制地非常精準。

吳若權表示,「這就是一個左右腦並用,感性與理性邏輯與想像的過程,我覺得我每天早上去一個回合這樣的靜心我就覺得很好,因為你急不得,你也沒有辦法隨便,每個東西都要很精準,但你看每個咖啡師可能又覺得他有點隨便,可是事實上他做的每個動作都很精準,就是一個感性與理性兼具的儀式與靜心的過程。」

吳若權說,每一座咖啡館,或者自己在家沖泡,甚至是買一杯即溶的咖啡都會是你專屬的療心咖啡館,咖啡和人透過這個形式傾聽並給彼此力量。

杯測出咖啡農辛苦的付出

吳若權提到,這幾年因為學咖啡就去了寮國、哥斯大黎加,也去了巴拿馬,並跑了台灣的一些產區。吳若權表示,在產區學到的並不是咖啡的本身,有時候看到的是農民順著他們的天命,尤其中南美洲一些咖啡園區,可能是從阿公阿嬤到爸爸媽媽、自己,一生就住在深山裡面未曾出過遠門,就把他們的一身奉獻給咖啡。

吳若權說,「到過產區再回來喝咖啡之後,很多杯測都講什麼果酸、檸檬酸、巧克力什麼東西,像我在產區這樣回來,我喝到的感覺是陽光、雨水與塵土,還有當地人民這種對於咖啡的謙卑,這種滋味就是很豐富人的生命滋味。」

之前有個農夫告訴吳若權說,那位農夫為了去研究一個新的水洗方法,就自己引山泉水,把整套架構弄好之後,採下當天的咖啡豆之後就一整個晚上不敢睡覺,整晚盯著那一池水洗的咖啡到天亮。

吳若權表示,聽完那個農夫講的之後就覺得很感動,吳若權說,「我覺得怎麼會有這樣的熱情與使命感,真的很令人感動,如果與這種同事共事,一定會覺得工作很過癮,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把整個命都投入在裡面。」

吳若權在走訪各地咖啡園時,受到咖啡農感動,自己也很專注、謙卑地在做每一杯咖啡。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愛每一種咖啡的獨特 喝出每一杯咖啡的美好

吳若權透露,「像今天的兩種咖啡,我一看就知道兩種豆子的成本差很多,但是透過烘焙與萃取之後,他一樣昇華成值得你讚歎的風味,所以我就覺得我不會特別愛哪一種或特別不愛哪一種咖啡,不過我倒沒有愛特別貴或比較正統的譬如說:藍山,像台灣就很難喝到很正統的藍山,我的意思就是說我不會特別去追求這個,並不是他不好,而是我覺得每一個咖啡都很值得體驗。

吳若權提到,如果是以 CP 值作為考量,像書中提到的杯測和咖啡豆的競標,有些咖啡豆甚至一磅一百萬元的都有,在吳若權的學習過程中,有些咖啡館就會送一小包(一磅可能幾十萬甚至百萬元)咖啡讓吳若權品嚐,吳若權說,「這當然真的好喝,但假設它是一杯一千塊的咖啡,那跟其他一百多塊的比起來,有沒有真的好到十倍?我覺得這不是風味的問題,這已經是它競標那個珍貴、稀少的問題了。」

吳若權表示,很多時候應該是喝一咖啡的價值而非價格,那個價值並不在於花多少錢去買它,價值是你對它的了解以及喝完之後你感動的程度,吳若權認為,一個好的咖啡師應該是可以在各種不同的單品裡喝到都讓自己非常感動的那一種,這才是一個好的咖啡師。

吳若權說,「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難的,要放下你的主觀和成見,誠心誠意地去接受每一杯咖啡,我跟你講喔,可能因為地理區域的關係,一般業界都會有一個大概的說法,譬如說非洲的豆子就是比較 Strong,所以我就將其取名為『思戀的綻放』,它就是很 Strong;那中南美洲因為多數的山勢都非常陡斜,所以每棵咖啡樹都是可以平均受到日照的,又因為氣候的關係尤其是巴拿馬,下午都會有雲霧和雨水,所以巴拿馬的豆子都比較明亮一點,尤其如果是用水洗的話,酸值是很清澈的,所以其實是看你喜歡什麼,每一杯咖啡都有它從酸到甜共振的時間點,以及苦中回甘的點。」

吳若權擔任一日店長時,隨機贈送每位客人不同風味的咖啡,記者剛好得到的是非洲系列「思戀的綻放」。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攝

吳若權提到,有一些咖啡是要放一段時間後才能感受到它會苦中回甘,有些則是第一時間喝就會回甘,而自己常常因為寫作或其他工作,可能下午才發現早上的咖啡還沒喝完,但因為好的咖啡到冷卻之後它都還回甘,所以自己也有沒有特別鍾愛哪個產區或哪一種咖啡。

吳若權說,「或許是因為水瓶座比較多好奇心的關係,每一種我都想要嘗試,可是我比較多是回來考驗自己對生命解答的能力,就是說我是不是能在不同的溫度、不同的時間點,甚至是在最後一口的時候去品味出他的美好。」

對於咖啡的未來展望

吳若權表示,因為自己未曾當過一日店長,所以當完之後覺得滿過癮的,就覺得很療癒也很充實,因爲可以跟人對話,自己唯一沒講話的時候是在萃取的時候,吳若權說,「其實在弄水的時候我還可以聊幾句話,我盡量不只是一種專注,更是我對這一杯咖啡、這一克咖啡粉的尊敬,我在萃取的時候常常就是很專注。」

吳若權說,「在手忙腳亂、多工又要一邊和客人對話的過程當中,我覺得開咖啡館真的是很棒的工作!」

吳若權表示,「我來講這句話其實是有意義的,我曾做過調查,台灣年輕人最想創業的就是想開一家咖啡館,然後最快收掉、最不賺錢的也是咖啡館,大家都沒有評估好,所以我剛才講開咖啡館真的很不錯的體悟啊,是很深刻的體悟,就是說其實我不建議你隨便去開咖啡館,因為他是很容易失敗的。」

吳若權表示,在講「開咖啡館很不錯」之前那個自己,是覺得這是一個高度承擔風險的行業,等到實際做完之後,自己才完全體會到那種幸福感,吳若權說,「這就是說是可以療癒彼此、創造幸福的一種行業,或許退休之後就來開一家讓彼此都幸福的咖啡館吧!」

《療心咖啡館》讀書分享會資訊:

  • 5/04(六)下午 7 時半到 8 時半,台北誠品信義店 Eslite Cafe
  • 5/19(日)下午 3 時到 4 時,誠品台南文化中心店 3 樓活動書區
  • 5/26(日)下午 2 時半到 3 時半,誠品台中園道店 3 樓藝術書區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療心咖啡館:吳若權陪你杯測人生風味” book_author=”吳若權” book_publisher=”遠流出版社” book_publish_date=”2019/03/27″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9/04/getImage-5cbacea742944-5cbea0b0e1bcc.jpeg” book_link=”https://www.ylib.com/book_cont.aspx?BookNo=YLNA62″ book_link_text=”遠流網路書店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6688″ ext_link_text_1=”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2=”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6172749876″ ext_link_text_2=”誠品書店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相關報導: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