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家暴就能私刑當正義?換作國民黨卻仍被當偉人愛戴?

圖片來源:中央社

近日,家暴議題在社會版上鬧得沸沸揚揚,引起一連串的「私刑正義」風潮,台灣宛如回到清領時期那個法治意識薄弱的械鬥社會。對此,國民黨立委顏寬恒表示「行霹靂手段是必要的!」,不僅如此,連新北市國民黨籍議員葉元之也在臉書發文,聲稱雖知道私刑不對,但看到肉圓哥被打畫面「滿療癒的」,甚至「希望不斷重播,被打的畫面長一點」。諸如此類的言論,彷彿是間接向大眾鼓勵私刑,更是直接忽視法律的存在。

圖片來源:截自葉元之.板橋臉書

但是,面對家暴,喜歡循私刑途徑以解決問題的人,不知是否都有一致的標準來檢驗施暴者?以下拿兩位知名人物為例,就會了解台灣人是不是有選擇性正義。

先說還活著的,也是一件傳聞已久的「公開秘密」,Google 一查就知道的,非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莫屬了。連戰首次傳出打老婆的消息,最早應追溯到 1988 年,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連戰理應接受報告並備詢,但卻缺席,氣得當時的國民黨立委黃河清批評連戰:「主席溫錦蘭和提案人紀政都是女性,連戰是大男人主義者,連自己的老婆都敢打,怎麼請得動他來?」

前國民黨主席連戰(右)與太太連方瑀。
圖片來源:中央社

《我的台灣路和連戰的總統運》一書作者李建軍,在書中的「認識連戰與朱婉清的關係」篇幅也提到,「在連家的勘察過程中,發現連戰的主人房房內有一張大床,床邊上有扇小門,小門內又有個小房間,也放置一個睡床。李建軍識破了迷局,問朱婉清後,才知道「連戰他們夫妻生活不美滿」。朱婉清要李建軍千萬不要說出去。」(頁 159)

李建軍說,連戰是否會打老婆,其實早就寫在他的臉相之中,連戰兩眼聚焦,兩腮反突,典型的世家子弟,無論什麼事情心知肚明,不愛表露在口中,遇到不如意事,在外不動聲色,到家在老婆身上出氣。「連主席在一般情況下很冷靜,但在家裡會突然的衝動,連夫人經常給他打,而且他出手很重,搞得連夫人幾天不能出門……」。

朱婉清以為李建軍看不出連戰打妻,所以斷斷續續地說給李建軍聽。因為每次連戰打了老婆後,使得朱婉清很難處理。連夫人總是哭訴不停,講連戰的醜事,她不附合,連夫人就給她看眼色或遷怒於她,如果去附合,一旦失和,後果更加嚴重,左右為難(頁 160)。

此外,2004 年《壹週刊》144 期刊載〈連惠心私密信件,驚爆連戰打老婆〉一文,披露 14 封連戰之女連惠心在就讀美國學校期間寫給友人的書信。撰寫時間從 1978 年到 1981 年(連惠心當時 12 歲到 14 歲),不僅是原件,且還有完整成套的信封、信紙,以及當時的郵票及郵戳,信末署名「Arlene Lien」,寄信住址是敦化南路一品大廈連家住址;《壹週刊》爲求證真實性,更請專家鑑定筆跡,發現這些書信的可信度極高。

根據《壹週刊》刊載的內容指出,連惠心在 1980 年 7 月 2 日、8 月 7 日寫給 Jane 的信中明確寫下對「爸爸打(beat)媽媽」的憤怒。連惠心說:「I hate the damned bitch so much!」(我討厭我爸爸,一天比一天討厭。我好討厭這可惡的狗東西!)

接下來談已經作古的「民族英雄」——蔣介石

蔣介石的好色與性病姑且不論,這次就聊他如何家暴,眾所週知,蔣介石有四段「正式公開」的婚姻,分別是元配毛福梅、第二位是出身風塵的姚冶誠、第三位是才華洋溢的陳潔如,最後才是宋美齡。

為何要談一個歷史人物呢?畢竟他是我們台灣心目中的「民族救星、自由燈塔、世界偉人」,所以當然得窺知一二,才能好好教育我們下一代。

蔣介石的元配毛福梅在 19 歲,蔣介石 14 歲時,便由是蔣介石的母親安排結婚,毛福梅是一個傳統的中國婦女,為蔣介石育有一子,就是蔣經國。後來,16 歲的蔣介石到奉化唸書,毛福梅也跟著陪讀;見多識廣後的蔣介石,開始嫌棄不識字的毛福梅,稍有不滿便拳腳相向。蔣介石去日本留學後,夫妻倆漸行漸遠,直到蔣介石的母親去世,蔣介石就休了毛福梅。

前總統蔣中正棺柩。
圖片來源:中央社

而最能證明蔣介石痛扁毛福梅的,就是蔣經國。1936 年 1 月,當時還在蘇俄留學的蔣經國,託朋友帶給他的母親一封信,同時也將這封信發表在列寧格勒的《真理報》中。蔣經國這篇《給母親的一封信》的文章裡說道:「聽許多人說,蔣介石在宣傳孔子的孝悌和禮義廉恥的學說,這是他迷惑人的慣用手段,以此欺騙和愚弄人民的意識。母親,您記得否?誰打了您?誰抓了您的頭髮?把您從樓上拖到樓下?……是誰打我的祖母,使祖母因此致死?那不就是他──蔣介石嗎?這就是他的真面目,這就是他對父母和妻子的孝悌和禮義。」

綜觀上述,一個是國民黨的「榮譽主席」,一個則是國民黨的「永遠領袖」。已經死的,我們把他當偉人敬拜、供奉著;還活著的,不知那些開直播動用暴力的正義使者們,願不願意擔任「執法者」呢?不然,我們以後要怎麼教育下一代?

本文作者獨家於芋傳媒刊載,如要引用請詢問並附上出處。

參考資料: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