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蕭筱臻專欄》中國演員台上狂言,金馬獎又惹爭議

圖片來源:蕭筱臻 Siau Siáu-chin 臉書

原文出自蕭筱臻 Siau Siáu-chin 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金馬獎的鬧劇又來了,這個注定無法本土化、背負中國化台灣人使命的電影獎,又再一次成了正統中國趁虛而入的破口。中國人在日前舉辦的金馬獎頒獎典禮上毫不避諱地說出:「很高興來到中國台灣」、「兩岸一家親」……等狂言,這也許只是這個名稱取自金門和馬祖的「國語」電影獎的必然而已。

金馬獎自 1962 年開始,當時是「推展國語運動」的官方政策,為了打壓台語片,明白地告訴觀眾設立金馬獎就是為了扶植「國語片」。當時的頒獎日期皆選在 10 月 31 日於台北市中山堂舉行,以藉此向同天生日的蔣介石祝壽。而當時並無入圍名單,得獎者也是提前公布,所有的得獎者皆排排站好由長官頒獎。

自從中國內戰失利、逃到台灣後,中國國民黨便不斷推行「國語運動」以達到持續中國化目的,除了成立專門獎勵華語片的金馬獎,以聲明「國語」電影的正統性,更透過各種政策打壓台語電影發展;同時,亦挹注大量資金促進國營製片廠轉型, 60 年代推出華語的彩色電影以瓜分當時的台語片市場。把台灣人納稅錢灌進華語影視圈的同時,也為盤根錯節的黨國裙帶關係打下「扎實」的基礎。

終於,台語片和華語片的死亡交叉發生在 1969 年,華語片產量首度超越台語片,電影圈開始替滯台中國人提供厚實的文化資本,比如說在 1980 年代,想要進電影圈唯獨進入中央電影公司(中影)這種有大製片有財源能製作電影的公司,而當時中影的長官多從國民黨文化工作委員會輪調過去的,所以想進電影圈,從政治作戰學校畢業會容易許多。

然後「台灣的」金馬獎就成了華語電影的指標,李安口中自由、開放的影展,「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

中國國民黨掌握了大螢幕,當然也沒有放過小螢幕。在那個國民黨掌握電視老三台的時代,台視是省政府的,中視是國民黨的,華視是國防部的。能進電視台的,如果不是背景很硬,大概就是家中父執輩是國民黨高官的外省子弟,沒當官的就往電視演藝圈發展,這些所謂「忠黨愛國」的藝人們(演藝圈投身政治的也不少,像這次出來選的,以下開放留言猜猜看),在紅衫軍亂台時間,也都紛紛現身相挺,畢竟,還是得在國民黨裡討生活,利益共生。

當我們默許金馬獎主動把麥克風送到中國人嘴邊,講幹話還可以透過媒體喇叭大聲放送,柯文哲市長甚至表示:「外來的人,他要講什麼聽一聽就好。」(咦那你之前又說「你們台灣人」,柯市長你搞得我好亂啊~)那麼這個情況是用「聽一聽就好」暗示我們有聽或不聽的選擇,還是根本就強迫中獎?

過去中國國民黨用台灣人的納稅錢舉辦金馬獎,幫中國人搭舞台,事到如今還上台講出「中國台灣」這種幹話。金馬獎淪落至此,我們應該要重新思考金馬獎的定位、甚至是去留。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