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專訪】克服身體限制到躋身世界前10強——台灣帆船王子吳其謙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報導)「沒有帆船就吃不下飯」這是帆船運動選手吳其謙寫在臉書的自介,表達他對帆船的喜愛與熱情。現年 20 歲的他,目前就讀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週間生活規律,早上 6 點起床煮早餐,上課、運動與唸書,晚上 11 點就寢,既不唱歌也不夜衝,週末到台南漁光島練帆船,持續精進觀海與調帆技巧,憑藉風力在海面上盡情地奔馳。

吳其謙與搭檔在台南漁光島練帆船。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對吳其謙來說,帆船是項非常有趣、學問淵博的運動,觀海與調帆技巧學無止盡,永遠不可能調到最完美,在選擇比賽航線時,還必須考量風向、風速、風擺與水流等因素,才能找出最有利的航線。在海上御風而行時,他形容:「那是種敬畏、尊敬大海的感覺,要學習與它共處,在該抵抗的時候抵抗,該軟弱的時候軟弱。」

訓練再苦挫折再多 也堅持玩帆船

帆船不僅對技巧有很高的要求,裝備費用也很高昂,船隻價格落在 30 萬以上,電子羅盤約 9 千元,每三個月就得更換的手套要 1 千元。吳其謙當初接觸帆船的契機,與他的父親吳行悌有關,他笑說:「爸爸從我 4 歲的時候開始玩帆船,作為平常的休閒,但我媽覺得他把我放在家裡不好,於是他就帶我一起去練,也算是替我媽顧小孩。」

吳其謙的父親吳行悌也熱愛帆船運動。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吳其謙自小學三年級起投入帆船運動,再辛苦的訓練、再惡劣的場域都能咬牙撐過,因為他結交一群年紀相仿、有共同志趣的夥伴。他表示,台灣的環境其實不好,國外的斜坡道是水泥地,距離海約 50 公尺,台灣卻是沙灘,又距離 300 公尺,光是要把帆船拖到海邊,就覺得累,但跟大家一起努力,就覺得也沒那麼辛苦,當時的夥伴還有五個人持續在練帆船。

11 年來,吳其謙遇到不少挫折與瓶頸,卻從未放棄成為一名帆船運動選手。他提到,過去練的帆船不能自動排水,風大時必須自行將水舀出去,但他的右手有肢體障礙,無法順利地舀水,讓他很難在比賽中獲得好名次,直到換了有自動排水系統的船,才解決這個難關。

吳其謙與搭檔朱至源把帆船拖到海邊。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我出生時差點缺氧死掉,醫生只好用真空吸引器硬拉,導致我的肩膀被擠壓、右手神經斷裂。」吳其謙說明,雖然有將部分神經接回去,但他的手只能舉到肩膀高度,摸不到自己的後背與肚臍,手肘彎曲也有極限,做不出拿筆寫字、用湯匙吃飯等精細動作。現在練的 420 型帆船,雖然也要靠兩隻手,但他有搭檔,只要兩人默契好、配合節奏得當,就不用靠蠻力,負荷就不會太大。

與搭檔朱至源有默契 能共患難

420 型帆船仰賴團隊之間的合作,吳其謙與他的搭檔朱至源約成軍五年,兩人很有默契,動作與思維幾乎可以同步,對於細節都很要求,希望能將船組裝到最完美,也會把每個步驟練到最紮實。他認為,朱至源是位很值得尊敬的搭檔,很願意學與嘗試,又刻苦耐勞,所以才能一起練到現在。

吳其謙感性說道:「我本來有另個搭檔,但因為吵架而拆夥,我國三才開始跟朱至源搭檔練習。朱至源小我兩歲,當時就讀國一的他,身材瘦小,在比賽時較吃虧,但我覺得沒拿到好名次也沒關係,還是想找個性適合的人一起練。」

他們也是一起經歷生死關頭的夥伴,五年前,一道強勁的風浪導致船隻翻覆,吳其謙的腳被船上的繩索綁住,整個人被水淹沒,只能一邊憋氣,一邊拆繩索,等待救援,朱至源則被浪捲到其他地方,一度下落不明。想起這場意外時,吳其謙仍有些驚魂未定,他說:「那次真的快死了,最後是我爸開快艇來救我,回程時看到朱至源在水裡載浮載沉,連忙把他拖上快艇。但朱至源看得很開,覺得自己沒被救到就算了,幸好最後大家都沒事。」

個性豁達的朱至源。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常言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他們的比賽成績逐漸起色,在 2013 年全運會拿下銀牌,2015 年全運會又再次奪得第二,2017 年全運會終於贏得冠軍。吳其謙表示:「去年全運會贏得很精彩。我們就是莫名很有默契,但也不是說就不會吵架,吵歸吵,還是會盡力去做,我們都覺得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就會很滿足。」

赴美國參賽 躋身世界前10強

近來,吳其謙的比賽成績相當亮眼。今年 9 月,他接受香港航能與國際帆船總會的贊助,到美國挑戰 2018 Para World Sailing Championship,在 HANSA 303 單人龍骨帆船男子金組項目中,與其他 16 位國際好手共同競技,最終躋身前 10 強;同時他與搭檔朱至源也參與 10 月的台南市長盃帆船賽、總統盃全國帆船錦標賽,皆在 420 型帆船項目拿下冠軍。

提到 2018 Para World Sailing Championship,吳其謙就流露興奮喜悅的神情,這是他首次一個人出國比賽。他回憶道,HANSA 303 單人龍骨帆船是特別設計給身障人士使用,也是艘很棒的船,無論是腳或手有肢體障礙的人都可以操作,拉東西也很省力,他用一隻手就能完成。

吳其謙到美國挑戰 2018 Para World Sailing Championship。
圖片來源:取自 Para World Sailing

其中一輪賽程,他的戰術大獲成功,取得第 2 名的佳績,但因表現亮眼,下一輪就被澳洲與德國選手壓制,便掉到第 13 名。吳其謙表示,澳洲選手 Christopher Symonds 是上一屆的冠軍,德國選手 Jens Kroker 曾參加三次殘奧,分別奪得金銀銅牌,即便被他們壓制,能跟他們一起比賽,就覺得很知足、很光榮了。

對於最後拿下前 10 強的表現,吳其謙打趣地說:「很滿意啊,畢竟我在大學的班排名都沒那麼前面,班上有 60 人,我排第 12 名,我在世界還排行第 10。」他也提到,比賽結束後,他與各國帆船選手交流,聊自己國家的生活或從事什麼職業,像有位西班牙人自己創業、開工廠,專門設計比賽用帆,他也用自己的帆來參賽,受到國際帆總認可。

比賽結束後,吳其謙到芝加哥參訪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圖片來源:吳其謙提供

看見台灣運動困境 夢想當防護員

國外的比賽經驗,讓吳其謙看見帆船運動在台灣所面臨的困境。他提到,國內硬體設施不足,缺乏水泥斜坡道,把帆船拖到岸邊相當費力;政府栽培選手的理念也不太好,希望選手可以得名,應該找出有潛力的人,挹注金錢栽培,或提供好的練習場地、器材與裝備,而不是等得名後,再給他獎金,沒有家人經濟支持的選手們,很難一展長才。

吳其謙選擇就讀運動醫學系的原因,也與台灣運動環境有關。他感嘆說道:「我自己環境算不錯,爸媽全力支援我,能夠買齊想要的裝備,但我看到很多選手,沒有家人的經濟支持,政府也不願意先花錢栽培。還有的少棒球隊沒有防護員,投手就一直投,投到最後肩膀報廢或韌帶受傷,無法再打棒球,運動生命就此中斷。」

吳其謙個性獨立自主,對未來有很有想法。
芋傳媒記者邱家琳攝

他表示,自己未來想當一名防護員,盡可能給予專業協助,延長選手的運動生命,讓他們多一個保障。大學的課程不只限定棒球與籃球,任何有運動傷害的項目都會學習,三年級暑假則要到醫院或球隊實習,畢業後他也預定前往美國就讀相關的研究所,並繼續練習帆船。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