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 10 月上旬通過攸關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觀塘環境差異影響評估案,再以三接(編按:桃園觀塘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完成後可多提供 128 萬瓩的發電機組,足以取代深澳電廠的 120 萬瓩機組,因而決定停止興建深澳電廠。不過環團卻批評這是犧牲藻礁生態來減煤,揚言全國串聯,抗爭到底。
以台灣的地理、環境條件,以及現在的技術而言,能做為基載電力的來源只有核能、火力發電;屬於再生能源的太陽能、風力發電,就算全面建置完成,總發電量最多只能供應兩成的需求。而火力發電不是燃煤就是燃氣,煤較易於儲存又便宜,但有空污的刻板印象;天然氣雖然較潔淨,但較昂貴又不易儲存,必須建置接收站,且有公安危機的刻板印象。
如果台灣的環團、政客不要燃煤電廠,也拒絕興建三接,難道是要重啟核四?
桃園沿海確實有一連串的藻礁,從北到南分為沙崙藻礁、許厝港濕地藻礁、樹林草漯藻礁、白玉藻礁、大潭藻礁、觀新藻礁,其中包括蔡英文當年關心的觀新藻礁在內,已有多處藻礁被列為保護區。
而大潭藻礁所處的觀塘工業港用地,是東帝士在上個世紀所規劃東鼎觀塘案,原計畫填海造陸,開發 600 公頃的工業區,主要用來興建天然氣接收站,供應大潭電廠所需;後因陳由豪爆發財務危機,將東鼎轉賣給中華開發;最後再因招標不順,形成爛尾工程。
在馬英九政府時期,敲定由中油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並修正當年東鼎的計畫,在大潭藻礁開發 232 公頃,並由中油併購東鼎,取得用地。當時國民黨的桃園立委,包括陳學聖、呂玉玲都沒有任何反應,只有選區立委廖正井為此替地方爭取回饋金。
蔡英文政府上台後,再提出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將開發面積從 232 公頃大幅縮小至 23 公頃,且僅使用已填築的地區;碼頭更往外海推移,盡量不破壞現存的大潭藻礁,已是對環境衝擊最小的方案。
而環團提出的,將三接興建在台北港,則須從台北港再拉超過 40 公里的管線到大潭電廠,若沿著海岸走會大幅衝擊現有的環境與濕地,若沿著公路走更會引發數萬居民的反彈。完全就是衝擊更大、更不實際的「替代方案」。
台灣要反核、反空污,也需要用電,剩下的選擇只有大量使用天然氣發電。其實這對台灣來說,是非常危險的選擇,因為相較於石油、媒,天然氣是最難存放的能源,只要台海出現軍事危機,台灣很容易就會面臨無電可用的窘境。不過蔡政府已於今年 6 月與美國簽署長達 25 年的「液化天然氣購售契約」採購前約(HOA),將每年採購 200 萬噸天然氣,總值達 250 億美元。這除了能強化台美貿易關係,確保台灣能穩定維持天然氣發電,也讓台灣與美國擁有更多的共同利益。
國民黨反對深澳電廠也反對三接,很明顯就是想要重啟被他們封存的核四。反核的環團,反對深澳電廠也反對三接,那就該負責任地對全國人民宣示,他們反對大家用電,而非用欺騙、恐嚇的方式來反對所有的電廠。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