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唐獎得主漢森建議台灣 成立公民氣候組織

圖片來源:中央社

第三屆唐獎得主漢森今天表示,要解決氣候問題,關鍵是課徵碳稅,尤其是美國跟中國有徵收碳費,等於全世界都徵收碳費。漢森也建議台灣也可以成立公民氣候組織(CCL),把「碳費與紅利」當作主要目標。

唐獎第三屆得獎人演講今天上午 8 時 30 分起,在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一連舉辦 4 場,上午依序是法治獎、生技醫藥獎,下午則是永續發展獎、漢學獎。

永續發展獎得主詹姆士.漢森(James E. Hansen)發表「全球能源、氣候與健康:年輕世代的承擔與機會」;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 Ramanathan)講述「氣候變遷:我的科學之路及其解決之道」。

漢森在演講中提到,研究顯示,全球暖化嚴重,包含各大陸地表深達數十公尺的地方,溫度都在上升,總能量失衡大約是每平方公尺 0.75 瓦,這個數字比全人類的能源使用率還要多二十倍,更相當於天天投放 50 萬顆二戰時期在廣島爆炸的原子彈。

漢森認為,如果要讓地球暖化效應穩定下來,必須把二氧化碳從 410ppm 至少降 到350ppm。這麼大的改變才有辦法恢復能量平衡。否則暖化影響除了會讓沿海城市被海水淹沒外,更有可能會讓地球上25-50%的物種滅絕。

拉馬納森更在演講中提到,如果未來溫度上升 2 度,將會有 15 億人暴露在致命的熱浪之中,會有 6 億人罹患疾病,大量的沿海居民會流離失所,在國際間也會成為移民問題。

拉馬納森也說,其實不僅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氟氯碳化物、大氣黑碳、甲烷,甚至是水蒸氣其實也都是溫室氣體的成員,溫度每上升攝氏一度,水蒸氣會增加 6%。

至於要如何解決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變遷問題,漢森認為沒有開採的化石燃料,也就是剩下的碳,必須要留在地底。

漢森指出,課徵全面的、不斷提高的碳費,不僅可以真實反映化石燃料對人體健康與氣候變遷的成本,更能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

漢森說,實施全面的碳費其實很容易,只要在國內礦場及進口港第一次的銷售點收費即可,且如果收到的錢全部平均分配給所有合法居民,就能建立一個簡單、透明、具市場基礎的方法。

漢森更指出,徵收碳稅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美國與中國對課徵碳費有共識,因為只要這兩國一做,就幾乎等於全球都實施了碳費制度。

漢森建議,台灣應該要跟上徵收碳費的腳步,成立「公民氣候組織(CCL)」把「碳費與紅利」當作主要目標,利用民主程序影響政府實施相關制度。

拉馬納森則指出,他參與的研究團體集合了 50 位不同背景的學者,提出 10 個不同的解決方案,包含把升溫控制在 1.5 度到 2 度之間、避免能源浪費、社會轉型,利用各式各樣的獎勵措施減少像是甲烷等的超級污染物。

拉瑪納森說,尤其減少超級污染物的部分,更是首要目標,因為只要能減少超級污染物,2050 年的升溫就不會超過 1.5 度。

拉瑪納森認為,只要把升溫控制在 1.5 度到 2 度之間,就可以避免 17 億人因為熱浪死亡,極端雨量也會減少 1/3。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